第十一章 西京變(十一)(1 / 3)

高明博在渤海國西京右領軍衛大將軍府上和家人商討的時候,李誠中正在柳城迎候由長安來的宣旨宦官。

由長安前來宣旨的中官名叫韓全誨,是樞密使宋道弼的親信,掌掖庭。之所以來了個北司中官,而非慣例的南衙文臣,是因為旨意被給事中崔如毫不客氣的封駁了,崔如是執掌政事堂的宰相崔胤之族侄,當然要按照叔父崔胤的意思來辦理。樞密院以天子之詔連下三次,均被封駁,於是出中旨,以內廷宦臣前來封宣。

唐製,給事中封駁後的詔書不具效力,此中所謂“不具效力”,乃指接旨臣子可不予施行,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抗旨不遵”,“抗旨不遵”在唐代中後期是常有的事,隻要是沒有經門下省法定程序審核通過的旨意,以中旨形式強行下達之後,朝臣均可違抗,並非後世大逆不道的行為。但諸如此類封官賞爵的中旨,很少有臣子會不願接的,如果臣子接了旨意,中旨依然有效。所以唐末之時,中書令、平章事、侍中、門下侍郎等高職滿天亂飛,是個節度、刺史就都有這類加銜,大都是以中旨的形式頒賜的。

李誠中當然不會腦子燒包到不接這道封賞自己的中旨,他當即召集柳城文武,就在中南海大堂上會聚,恭領旨意。

韓全誨清了清嗓子,唱到:“諸文武,恭領皇帝製文!”

李誠中、馮道、薑苗、周知裕等數十人躬身,默然等候。

“皇帝製曰:

門下:設官分職,昭器使之無遺;錫類施仁,知蒙恩之有自。治世以文,戡亂以武,而軍帥戎將實朝廷之砥柱,國家之幹城也。今東賊劫擾幽燕,肆虐之於猖獗,天下駭達,近在禁中。遊擊將軍李誠中,宿衛忠正,宣德明恩,守節乘誼,以複故土,朕甚嘉之。朕聞褒有德,賞至材,茲授爾營州都督,進壯武將軍,期元戎之駿烈功宣華夏,昭露布之貔熏暫錫武弁,許開營州都督府,都督關外諸軍事,錫之敕命於戲,威振夷狄。另加丕績,彰故令名,不吝爵賞,以示榮德!欽哉。”

李誠中是頭一次接天子詔書,之前已經向韓全誨身邊的小宦打聽過其中的儀程,卻發覺根本沒有那套後世的焚香、下跪、山呼萬歲的虛禮,直接到韓全誨手中接了便是,於是再次俯首,道了聲“是”,便上前恭恭敬敬接過這卷在黃軸絹布上擬就的聖旨。

接過來之後,他仔細看了一遍,見最後落款是:

中書令臣:徐彥若 宣

中書侍郎臣:張景貟 奉

給事中臣:闕

這三個落款是表明詔書的程序完備,可以頒行。前兩個都有人名簽押,隻給事中寫了個“闕”,他有些不明所以,抬頭看向韓全誨。

韓全誨苦笑道:“李都督,給事中崔如得崔相授意,三次封駁詔書,宋樞密和景樞密無奈,隻得下了中旨,這便是咱家適才所說的意思。”見李誠中還有些不明所以,補充道:“給事中不願簽押奉行,樞密院便算他缺席休沐,所以填的是‘闕’。”

李誠中這才明白,不過倒也無所謂,隻要詔書有效便好,管他是正式製文還是中旨。當下大擺酒宴,款待韓全誨。他又專門向韓全誨打聽了一番這次詔書宣達的情形,聽說劉仁恭封了遼東郡王,周知裕晉了忠武將軍,品級仍在自己之上,這才放下了心思。

韓全誨得了宋道弼和景務修的叮囑,刻意結交李誠中,將朝中的現狀全部抖露出來,當然其中充滿了對崔胤等人勾結外藩、獨霸朝綱的惡毒嘴臉予以毫不客氣的批評,並對張居翰強力推薦、宋道弼和景務修頂住巨大壓力為李誠中加官一事辛苦奔波的細節重重描述了一番,言辭間不遺餘力的顯露了北司中官們對李誠中的讚賞和推崇。

李誠中現在對天下形勢的見識已經不再是當初那個穿越初哥一般茫然,他一邊聽韓全誨講述,一邊暗自印證和分析,覺得韓全誨應當沒有說瞎話,雖然言語間或許誇張,但大致實情應當比較符合。無論怎麼說,張居翰極力舉薦應當是真的,聖旨上給事中不列名簽押也是事實,乃至封駁之事也八九不離其中,而韓全誨這種級別的中官重臣不遠千裏過來宣旨,並刻意結交也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