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日,大軍越過泥水,由此進入新羅國朔州。
真正進入新羅之後,李誠中才知道新羅亂到了什麼程度。新羅多山地,是以此次大軍南征的主力為步卒,真正的騎軍隻有懷約聯軍一千騎及營州騎兵營。沿大峰山脈一路向南,沿途所有村寨全部被亂兵付之一炬,所過之處盡是殘垣斷壁,一片蕭索。其間常能看到躲藏於破屋中的百姓,亦或是見到大軍便立刻逃之夭夭的亂兵匪盜。
世鎮南京的楊氏早已與新羅王室相約,新羅兵部大監金順吉早已偷偷越過亂兵控製的地區,到泥水河口等待,此刻便伴隨在李誠中身邊以為向導。
金順吉歎道:“前兩年我曾經去渤海南京求援,一路上都還算太平,今年卻已然如此,實在令人不忍視之。”
楊玄恩在一旁問:“為何如此?”
金順吉道:“此為北原亂兵與鬆嶽亂兵交戰所致。當年梁賊於北原起兵,弓裔投之,隨後弓裔借梁賊之力得勢,於鬆嶽稱偽王。梁賊不忿,起北原兵攻之,不想弓裔所部善戰,大敗北原兵,隨後追入北原之境,導致如今千裏塗炭,民不聊生。”新羅一直不承認弓裔自稱的故王子身份,所以隻稱呼他為弓裔,而非金弓裔。
金順吉是新羅真骨貴族,兵部大監的職位相當於兵部侍郎。新羅人共分兩類,一為王京人,二為地方民。整個新羅實際上是由王京人在統治,自王庭中央直至地方都督,主官均為王京人,重要的次輔官也是王京人——王京人就是祖居王京的新羅人,地方民隻能擔任不起眼的小吏,而且還必須是地方豪族——比如北原起兵的賊帥梁吉。
王京人也是出生後就被分出品級的,在新羅,王京人又分三類,即真骨和三頭品貴族、三品平民以及奴婢。真骨為王室及大貴族,四、五、六頭品為中、小貴族,一、二、三頭品為普通百姓。真骨掌握了重要的官職,三頭品則輔佐真骨,至於下三品,基本上與官職絕緣。這就是新羅人的骨品製,仿自魏晉士族品級,隻不過隋唐之後士族官製已被廢除,而新羅卻沿用至今。
金順吉所說的,就是自去年開始的新羅北方賊兵內亂,金弓裔所部取得了重大勝利,攻入了梁吉的控製區域,如今梁吉已經被困北原京,整個朔州全是高舉“高麗”旗號的鬆嶽賊兵。很快,大軍便遇到了其中一支。
虎飛嶺下,金周元率三千溟州豪族兵擺開了陣勢。他是溟州豪族,當年金弓裔占據溟州以為資本的時候,金周元果斷帶領本族子弟相投,如今已是一方重將,歸征伐北原的大軍統帥王建節製。這次攻伐北原的戰事中,金周元所部不是主力,他們的任務是繞過北原,將北方之地納入掌中。金周元聽說渤海派兵跨過了泥水,要幹涉新羅的戰亂,於是急忙帶領本部來到虎飛嶺阻擋。
金周元多少聽說過一些渤海軍士的傳言,據說這些軍隊徒有華麗的甲胄和兵刃,但打起仗來一觸即潰,所以他很是興奮,想要給部下“換裝”。鬆嶽賊軍主要分為三部分,一是大王金弓裔直領的崛山門僧兵,二是王建所帶的義軍,三是金周元等溟州豪強的豪族兵。金周元曾經參與過金弓裔對新羅王庭的討伐,王庭的花郎道兵也是穿戴著整齊的甲胄出來應戰,結果卻一敗塗地,隻遺留下滿地的甲胄和兵刃。這些裝備都被金弓裔收繳後配發了崛山門僧兵,所以金周元很羨慕,他渴望將手下的豪族兵也配發起威武的甲胄來,所以此刻心情多少有點激動。
當然,作為一個負責任的主將,他還是比較慎重的,仔細向手下的斥候詢問了敵軍的人數。
“有很多,一大片,占據了虎飛嶺下的出口,小奴看了,不比咱們人少。”斥候是金周元家生子的奴仆,秉承了新羅人作戰的習俗,用“一大片”這種詞彙來描述敵軍的人數,他做的已經很好了,至少還補充了一句“占據了虎飛嶺下的出口”。所以金周元對他很是滿意,賞了塊肉給他,斥候歡天喜地的離開了。
根據斥候的描述,金周元一瞬間便初步判斷出了渤海軍的規模,大致在三千到五千人。雖然比自己要多一些,但金周元很有信心擊敗對手,他的信心來源於一個很直觀的對比:新羅和渤海是並立兩百多年的對等之國,既然大王能夠以五千僧兵擊敗裝備豪華的一萬新羅花郎道兵,那麼自己的三千人也應該能與六千至八千名敵軍對陣,更何況金周元的部屬中還有八百阿郎,都是溟州各大豪族護寨勇士組成,戰力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