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底,營州都督府中南海大堂之上,連續召開了三天軍議,議題很簡單,就是擴軍。對於軍將來說,還有什麼事情比擴軍來得更為熱切呢?
營州軍的擴軍問題是當前最為急迫的事務,其急迫性在於,隨著盧龍軍山北行營的撤銷和邊關各軍的南下,邊牆上幾乎沒有一兵一卒,整個邊關防線都要依靠營州軍來維持,這項重任壓在營州軍眾將身上,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事情了。
總部三司經過細致的規劃,向李誠中提交了一份擴軍計劃書,其主導思想是,建設一支能夠保衛盧龍各州的軍事力量,這支軍事力量近期必須能夠威懾關外各族,在不遠的將來還必須能夠獨立承擔起應對南方軍鎮軍事威脅的任務。就近期來說,主要作戰對象是契丹人,具體來說就是阿保機等人,就遠期而言,目標在應對宣武軍、魏博軍、成德軍和義武軍對盧龍軍的攻擊。因為按照營州都督府和營州長史府的預測,駐紮在範陽的盧龍軍各部已經不足以保衛盧龍,未來,這一任務很可能將由營州軍獨立完成。
按照這樣的主導思想,必須在營州都督府下設立軍級作戰單位,以滿足不同戰場的作戰需要。也就是說,過去的“營州軍”已經不是營州都督府下設軍隊的統一番號,而隻能是其中之一。在近期,這支軍隊將以營州軍和懷約聯軍兩支軍級編製為主,在遠期,還將成立幽州軍、滄州軍等軍隊,統統由都督府掌控。“營州軍總部三司”也將成為曆史,新的編製中,應當稱為“營州都督府三司”,甚至在某些野心勃勃的軍官口中,成立“盧龍節度府三司”的說法也已經開始露出了苗頭。
計劃書提出的軍級作戰單位,即包含左右兩廂的正規主力部隊。
新的營州軍設左右兩廂、每廂設五營、每營五都、每都兩隊,除左右兩廂外,還設置軍指揮部直轄的老營。全軍共計官兵六千四百餘人,其中每廂兩千六百八十餘人、每營五百三十人,含老營在內,擁有二十四都槍兵、十二都刀盾兵、十二都弓弩兵及十二都騎兵。
營是其中的基本作戰力量,可執行單獨作戰任務,當遇到規模較大的戰役時,可由廂一級編製獨立完成,而當出現重大戰役時,則需要動用軍一級編製。如果是戰略決戰,則需要由都督府調集各軍,組建臨時行營或指揮部予以應對。
按照去年冬天的營州軍新軍銜製度,伍長對應從九品陪戎校尉,夥長對應陪戎校尉或正九品仁勇校尉,隊副對應仁勇校尉或從八品禦侮校尉,隊正對應禦侮校尉。都一級加設參軍職位,輔佐都頭,起到教化和虞候的作用,都頭和參軍都是正八品宣節校尉
在新的軍隊編製上,總部三司經過對曆次戰鬥的分析後認為,以都一級單位是無法滿足單獨的戰場任務的。從榆關守衛戰到白狼山軍寨保衛戰,再到後來的白狼山北麓會戰,早期的營州軍——原平州軍前營一直處於兵員不足的困窘之中,在這幾次戰鬥的過程裏,因為兵力較少,原平州軍前營始終處於被動挨打的尷尬地位。而在現有編製裏,一個營包含五都,即槍兵兩都、刀盾兵一都、弓弩兵兩都、騎兵一都,使得營一級作戰單位具備了各兵種齊全的條件,可以基本勝任單獨的戰場任務。
需要說明的是,新編製體係分為兩種,即獨立編製與合成編製。上述的營一級五都編製為獨立編製,以營為單位作戰時,采用獨立編製,當遇到大規模戰役時,則采用合成編製。所謂合成編製。所謂合成編製,即將營一級五都拆分,組建新的五營,各營的槍兵都合成為統一的槍兵營,刀盾都合成為刀盾營,弓箭都合成為弓箭營,騎兵都合成為騎兵營。這樣,可以保證廂一級作戰單位擁有大規模的兵種合成單位,滿足正麵戰場的需求。
兩種編製體係的套用,對於營一級指揮來說要求是非常高的。他們不僅需要具備獨立編製條件下的獨立指揮能力,還需要掌握合成編製條件下的戰術配合能力。在單獨作戰時,營主官需要指揮五個兵種的統一協調和調度,在正麵戰場的大規模對決中,則要負責指揮五個都的同一兵種,按照廂指揮使的命令完成作戰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