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春夏(九)(1 / 2)

馮道其實已經找到了道士,但他內心深處是不願李誠中“沉迷”於煉丹的,他以為李誠中想要求長生:“都督,道士就在柳城,但某還是要勸一勸都督,道家方術不可用!”

李誠中笑道:“可道,我早就反複說過,我不是要求什麼長生。道士會配製一種藥,那種藥能燃燒,爆炸……爆炸聽不懂?就是‘嘭’的一聲,什麼都碎了……好吧,剛才你也注意到了,采掘鐵石的時候效率很低的,如果用了這種藥,一點燃,就能讓整塊鐵石都碎裂開來,采掘的速度會提高很多倍!”

馮道疑惑道:“那種火藥某知道,不就是爆竹裏的東西麼?劈劈啪啪的,也就是聽個熱鬧而已。”

李誠中搖頭:“需要改進,改進之後便不一樣了。可道,等這次巡視完後,你將道士送來,我要和他們好好談談。”

馮道無奈,點頭道:“好吧,都督回去後,某便喚道士來見。但是,都督切莫沉迷……”

“可道,你越來越囉嗦了,我知道了……”

東山的視察讓李誠中雀躍不已,他看到了營州的未來,看到了工業化的未來——當然,此時就提什麼大工業化確實有些超前了,但這一番場景仍然令他久久不能忘懷。心情很好的李誠中從東山離開,向燕郡行進。

從柳城向東、直達燕郡的道路已經在這個春天初顯端倪。這是營州長史府和平州刺史府達成的協議——由營州出錢,平州出人,共同修築的官道。官道可供兩駕馬車並行,如果是軍隊的話,可單向並排行進十人。整條路麵都以石輾滾過,壓得十分夯實,行走在上麵,感覺非常平整。官道修築之前,柳城到燕郡步行需要兩天,修成之後,三天便可往返一次,若是快馬,當天就能到達。

走到後半段的時候,道路上看見了仍然在做第二次平整的施工隊伍,數百人正在十多名工頭的指揮下,往部分低窪的路麵重新鋪墊碎石。

李誠中命人將工頭招來問話,那工頭何曾見過李誠中這樣的高官,囁囁嚅嚅不知該如何作答,在李誠中的一再安慰之下,才勉強靜下神來,老老實實道:“回都督的話,某手下管的是三百多人,正在平複路麵,每日進度約為百步,預計再有兩個月,便可徹底將至燕郡的路麵平整完畢……”

“怎麼才有三百多人?”李誠中有些詫異。

“都督 ,可不止,這條路修築之時,俺們平州一共來了兩千多人,老朽幹的是尾活,其他人都在起築燕郡至懷遠軍城的官道,那邊人多,是劉主簿帶領著幹的,已經幹了一月。”

馮道在一旁道:“自榆關起始,到如今的燕郡,這三百裏路可著實不易,咱們府庫中為此已經耗費了五萬貫,都督的意思還要修築燕郡至懷遠,燕郡至錦縣的路,預計還需支出十萬貫,對府庫的壓力很大。”

李誠中想了想,道:“不止,下一步還需要修築懷遠至扶餘,懷遠至遼城,遼城至建安,遼城至西京等等官道。”

馮道一驚:“如此,恐怕耗靡太過了。”

李誠中道:“不計一切代價,必須築好!官道的意義,可道老弟也是知道的,過去為何東北各族此起彼伏的反叛?與交通不便有很大關係!對於咱們營州來說,道路延伸之處,才是真正能夠治理之所,對於行商的意義姑且不論,有了官道,咱們的大軍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到達我們需要到達的地方。尤其是燕郡至懷遠、懷遠至扶餘的通道,應當作為第一緊急的事務來處理。以目前的進度而言,仍然不夠,我需要繼續投入人力,同時開工懷遠至扶餘的官道。”

隨著營州在扶餘設置的觀察判事房傳來的各種消息,契丹內部的權力傾軋已經越來越嚴重,身為營州都督,李誠中有責任、有義務幹涉契丹的內部事務,這種緊迫感也越來越強烈,他需要這麼一條道路,可以讓越來越依靠後勤的營州軍迅速到達指定戰場。

可是長史府的力量畢竟有限,單單是目前的築路主力,就是依靠平州來完成的,想要達成李誠中製定的目標確實很困難,對此,李誠中的解決之道就是外包。

“將築路任務外包出去?可是……誰願意幹呢?都督所說外包又是什麼意思?”馮道疑惑的問。

“所謂外包,有兩種模式,咱們可以召集營州、平州、薊州、幽州的商人,在柳城開一次大會,將各個路段分包出去,由商人們組織人力修築官道。嗯,甚至可以召集渤海的商人,那邊的豪門大戶有錢得很……外包的兩種模式為,其一,由長史府給錢,比如懷遠軍城至扶餘城的路段,長史府定出一筆築路費,可以是五萬貫,甚至可以是十萬貫,由行商來承接,完成之後,咱們查看,符合標準,便付清款項。其二,長史府不給錢,給的是使用年限,行商築路完成之後,可以收取過往商客的費用,每過一人或一車,收取一定費用,連續收十五年,十五年之後官道收歸長史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