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為盂蘭盆節,自崇尚佛事的梁武帝於同泰寺設盂蘭盆齋後,盂蘭盆會便逐漸成為了民間的重要節日和習俗。
佛家傳言,佛祖“十大弟子”之一、號稱“神通第一”的大目犍連尊者以道眼觀餓鬼道,見其母於餓鬼道受苦,心中很是難受,便以盂盛飯食送去,但飯食還未入口,便化為火炭,其母仍然挨餓。尊者乞求佛祖指點,佛祖告訴他,需於七月十五這一天,“以百味飲食、汲灌盆器、香油錠燭、床敷臥具等放在盆中,虔心供養十方大德僧眾”,如此,方可解救父母和親眷的苦厄。尊者照此辦理,其母果然脫離苦厄,往生極樂。因此,盂蘭盆會這一天便成為百姓孝敬亡故父母、解其倒懸之苦的重要日子,繼而演變為替父母祈福、以盡孝道的節日。
李誠中對這些傳統習俗是不甚了了的,但如今已有家室,無論婉枝也好、烏氏也罷,都是李家的人了,所以早就準備好了在這一天去寺廟,不僅打算為自家父母祈福,更主要的是為李誠中的父母祈福。李誠中是在婉枝和烏氏的提醒下才知道有這麼一個節日的,聽說了之後他也想去龍翔寺燒燒香,為自己在另一個時代已經過世的父母盡盡孝道。
李誠中想去龍翔寺祈福的事情被馮道等營州文武所知曉,他們很快就將這件事情上升到了一定的政治高度。李誠中底定營州,成為了一方之主,他必須以身作則,替營州百姓豎立為人出世的道德榜樣,因此,在馮道等人的安排下,李誠中必須在龍翔寺大張旗鼓的祈福,以為營州孝道之標榜。
當日,和龍山龍翔寺舉辦盛大法事,營州文武及家眷都隨同上山燃香祈福,柳城及附近地區的大商戶們也接到了邀請的名帖,趕來一起同參佛事。上千人等候在龍翔寺外,地位較高者則首先入寺。老營護軍左右都四百軍士執行警戒任務,保護山中安全。
李誠中更願意將這次祈福法事辦成文武及大商賈們的一場節日遊樂,所以他將原先顯得很肅然的活動行程作出調整,上午為燃香祈福等禮事,下午則辦成遊樂活動。為此,除了龍翔寺僧眾們精心籌備禮佛法事外,還在寺廟周邊的相應地區弄了一些娛樂項目,比如投壺、射箭、猜謎、秋千等等,還在幾個山中亭子裏擺放了一些筆墨紙硯,供附庸風雅者詩畫聚會。
龍翔寺大雄寶殿內諸般預備都已齊全,幡、天蓋、傘蓋、寶幢、香花、香爐、燈籠、淨瓶、鍾、鼓、磬、木魚、雲版等布置妥當。原來龍翔寺是沒有多少財力的,所以這些物件都不齊全,自從李誠中為寺廟撥款之後,龍翔寺漸漸恢複了往日的興盛氣象,大殿之中各類法器擺設得滿滿當當。
龍翔寺住持善行法師早已率僧侶在大殿之中等候,李誠中邁步而入,立時聞到撲鼻而來的燃香和蠟燭的煙熏。抬頭望去,本師釋迦摩尼佛結跏趺坐,左側為東方淨琉璃世界藥師佛,右側為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三尊佛像從上方凝視李誠中,讓他不禁神情一肅。他本來是不信這些東西的,但自己身上發生的離奇故事卻令他不得不心存敬畏。
佛壇之下是兩尊木牌,一麵上寫著“故顯考李公建軍老大人之靈位”,一麵上是“故顯妣李周氏貞雨老孺人之靈位”。這都是他父母的名字,如假包換。當日婉枝和烏氏詢問兩位已故長者名諱時,他告訴了自家兩個老婆,由二人去操辦的靈牌。
李誠中在蒲團上誠心下拜,恭恭敬敬磕了三個頭,想著二老逝去前的音容笑貌,忍不住潸然淚下,默默念叨:“爸、媽,誠中給你們盡孝了,我在這邊過得很好,你們放心……”婉枝和烏氏也一左一右在他身後跪下,口中念著祈福之詞。片刻,李誠中起身,接過善行法師親點的燃香,在香案上插好,再次叩首三拜。
“叮——”的一聲,罄音鳴響,悠長深遠。木魚敲起,善行法師合十,帶領闔寺僧眾同聲唱誦。
李誠中拜完之後,接下來便是馮道、張興重等文武,有父母逝去的則為之誦告在天之靈,父母健在的則為之乞求福祿。
等法事完畢後已近午時,李誠中自領家眷出寺,在山中遊玩,其他文武也各自尋一所在,四處閑看,享受難得的“夏遊之樂”。馮道、張興重、薑苗、周坎等人本來想陪同李誠中一起遊覽,但李誠中嫌他們礙手礙腳,同遊起來不舒服,所以揮手讓他們自己去找地方消磨時間。他兩個愛妾在身邊伺候,這是何等享受,自然要珍惜這難得的三人時光。
張興重攜老父母和妹子蘭兒同遊,薑苗早已將父母接到了柳城,此刻也陪同二老閑逛,周坎則納了個小妾,李誠中一揮手,他就帶著小妾迅速消失在了左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