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釘子(三)(1 / 2)

與契丹人的兩萬多大軍相比,李誠中手下隻有四千多人,可謂兵力差異懸殊,但營州軍憑借迅速構築的防禦體係,並不懼怕契丹人的攻擊。可是要想將消息傳出去,也基本屬於無望。

“契丹人的包圍圈很嚴密,各個方向上都有大隊遊騎,他們是存心堵死所有出路了。我們已經連續三天派出斥候想要向扶餘、懷遠、柳城等方向傳遞情報,但都沒有成功,截止今日,左廂中營斥候都已經折損了十三人,老營斥候都折損九人,受傷的共有十七人。”孟徐興向李誠中通報情況。

李誠中沉思片刻,道:“讓兒郎們回來吧,這樣的折損太重了,每一個斥候的培養都不容易,失去一個,都讓人心痛。”

“那咱們就在這裏等?”孟徐興問。

“就在這裏等!要相信他們,無論是老張也好,鍾四也罷,我相信他們有這個判斷能力,如果所料不錯,右廂和懷約聯軍應該已經準備出動了。這次作戰計劃的目標就是饒樂山和扶餘城,現在咱們已經達成了第一步,抵達了饒樂山,並且將契丹大軍吸引了過來,剩下的,就看他們了。”李誠中道。

雖說阿保機打定了以圍困營州軍為主,盡力消耗其給養的戰略,但對於契丹人來說,維持兩萬多戰士的給養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因此,消耗營州軍給養的同時,也在消耗契丹人自身的給養,而且消耗的速度比營州軍要更快。兩者之間的區別僅僅在於,一方消耗完之後得不到補充,而另一方因為處於外線,所以能夠持續得到補充。

但就算契丹人能夠得到補充,他們也在之前做過精心的籌備,可這種消耗速度也是非常快的,對於契丹人的負擔來說相當沉重,沉重到以阿保機可控的契丹部族勢力以所有的能力予以補充,都顯得相當勉強。

阿保機估算過營州軍的給養,以對方攜帶兩百駕奚車而論,應當隻夠維持其一個月至一個半月的供應,具體能維持多久,要看奚車中對方攜帶了多少非糧食類物資,也要看對方怎麼安排戰士的夥食。而他為契丹戰士們準備的口糧則是三個月,這已經是他所能做到的極限了。

自從與扶餘城形成對峙之後,阿保機失去了從扶餘方麵獲得糧食支援的渠道,他也曾向前盧龍軍山北行營總管趙敬提出過購糧需求,但沒有得到回應,因為此刻的盧龍軍正在拚命構築範陽---大安山防線,他們沒有多餘的糧食。為了糧食,阿保機甚至派人去過河東,向同樣是胡兒出身的李克用尋求幫助,但李克用同樣沒有多餘的糧食給他——河東軍正在經受宣武軍的瘋狂進攻。

能夠湊出三個月的糧食是很不容易的,真正的口糧隻夠吃一個多月,還需要宰殺大量的牛羊才能挺下來,因為除了手下的兩萬多契丹戰士以外,阿保機還要養活近十萬部眾。為了實現阿保機的誘敵戰略,這些部眾都躲避到了遠方的西遼澤,這些部眾也要吃飯,其中有迭剌部耶律氏、述律氏,乙室部、突舉部、突呂不部,還有許多許多搶劫而來的各族奴隸,當然,更重要的是乙室部遙輦氏貴族,包括痕德堇可汗!

因此,阿保機確定的戰期為三個月,如果超過這個時限,阿保機控製下的部眾就要餓肚子!

實際上他對營州軍攜帶給養的估算是與實際情況有巨大出入的。營州軍攜帶的兩百架奚車中的糧食確實能夠維持大軍一個月的供應,但那是以柳城出發為限,被契丹人困在饒樂山下之後,雖說在大牙口從奚人積聚地補充了幾天糧食,但此刻奚車中的糧食隻夠二十天之用了。

但契丹人的思維與漢人不同,對於草原民族來說,他們所考慮的糧食種類有很多,卻有一樣東西是他們不會考慮的,那就是戰馬。每一匹馬都是契丹人天生的好朋友,是他們最重要的夥伴,他們是馬背上的民族,對於馬的感情是十分深厚的,在很多契丹人心目中,馬匹甚至是他們的家庭成員,是皮帳中不可缺失的一份子,所以阿保機從來沒有想過這一點,不僅是他,絕大部分契丹人都不會去想這個問題。

而事實上,將營州軍圍困在饒樂山下的第十天,營州軍的營壘中就傳來了馬匹慘叫的嘶鳴聲。

當時李誠中剛剛組織人力挖掘好一條將饒樂山中的溪水引致營地中的溝渠,這條溝渠環繞營地一周,主要是為了防止契丹人的火箭攻擊,一旦契丹人打算以火箭焚燒營寨,營州軍可以很方便的就地取水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