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蔣袁合流(三)(1 / 2)

敬翔是從汴州緊急趕來衛州的,局勢危急,他不得不如此。

魏博牙兵在滄州戰場上為盧龍軍所敗的消息傳到汴州的時候,敬翔已經感覺到形勢不妙了,但他不知道問題究竟有多嚴重。

袁象先發來的情報說,皇甫峻擅自出兵征討滄州,對此,袁象先曾經反對過,但皇甫峻一意孤行,他無力阻攔。同時袁象先還向敬翔承認錯誤,說自己當時在本心裏也有所盼望,覺得讓魏博和盧龍打一打,最好打得兩敗俱傷也未嚐不可,所以沒有堅決製止。袁象先認錯的態度很誠懇,讓敬翔覺得可以接受,敬翔覺得袁象先還是敢於承擔責任的。

袁象先的報告中說,魏博軍在滄州戰敗,退回了魏州,魏博牙兵大約剩下近三千人,此外,陸陸續續還有敗兵返回。按照魏博牙兵的戰鬥力,既然能整師而回近半(他把程公信和李公牷所部隱瞞了),沒有出現大規模崩潰的現象,說明盧龍軍也損失慘重。因此,袁象先認為,加上自己手中一千來自宋州的“精銳”,應該能擋住慘勝之後的盧龍軍,甚至盧龍軍是否有餘力攻打魏州,還存在很大的疑問。

對於這幾年連續慘敗、連續兵變的盧龍軍,宣武軍缺乏必要的重視,敬翔手上的情報不多,所以他隻能結合棣州的王重霸發來的情報進行分析。但是王重霸沒有內幕消息,他隻知道魏博軍戰敗了,盧龍軍重新奪回了滄州南部各縣。

不過王重霸倒是抓到了一些魏博敗兵,這些魏博敗兵都說自己如何如何英勇奮戰,給予敵人多大多大傷亡,但無奈敵軍太多,所以魏博戰敗了。

這種敗兵常用的托辭迷惑不了敬翔,但甚為無用,於是他隻能暫時依照袁象先的情報來分析對策。

正旦這天,魏州城內發生血夜屠殺的消息很快傳到了汴州,令敬翔目瞪口呆。他仔細翻看了袁象先的報告,感到頭痛莫名。

袁象先說,皇甫峻兵敗之後實力大損,魏博節度使羅紹威聯合許多魏博將門反撲,雙方廝殺慘烈,血流成河。因為反對皇甫峻的魏博將門太多,最終,皇甫峻被殺害。魏博節度使羅紹威取了皇甫峻首級後,又率兵攻打招討使行轅,袁象先迫不得已之下,奮起反擊,將亂兵撲滅,羅紹威也被部下所斬。袁象先還將皇甫峻的人頭快馬送到了汴州,以示自己的功勞。

對於袁象先的報告,敬翔趕到疑慮重重,按理說袁象先是梁王外甥,這麼大的事情絕無欺瞞自己的可能性,但怎麼總覺得有些地方不太合乎自己的認知呢?

魏州生變之後,整個河北的局勢發生了很大變化,敬翔坐不住了,他需要親自趕去魏州了解情況。

敬翔是正月初五從汴州出發的,過封丘、靈昌入衛州,一路上看見了許多往北行進的商隊。深州互市雖然關閉了,但因為這個時代信息不暢,有滯後效應,所以發往深州的糧食不可能說停就停,還在陸續啟運。一開始敬翔沒太在意,但商隊太多,不禁令他很是疑惑,於是找來蔣玄暉,讓蔣玄暉去詢問了解。

年前的時候,梁王曾經發來命令,想讓蔣玄暉帶兵西進,入長安做好迎接天子的準備。梁王想調蔣玄暉出任京畿防禦使,把長安牢牢掌控在手中。但這道命令被敬翔駁了,他回信告訴梁王,說現在河北形勢非常微妙,需要有大將坐鎮腹地,把蔣玄暉調走之後,汴州就徹底空虛了。

於是蔣玄暉沒有去成長安,他的人生軌跡也發生了改變,在未來的史書中,很有可能逃過“弑君”這麼一筆不光彩的記錄。

當然,蔣玄暉本人是絕對不會意識到自己被李誠中的蝴蝶翅膀扇歪了人生方向的,他此刻帶兵護送著敬翔北上,就在敬翔身邊。

蔣玄暉出汴州的時候,也看到了官道上繁忙的商隊,其中尤以蔣氏商隊最多,剩下的也大都是他的親朋好友。大糧商袁氏的商隊沒有走這條路,袁氏在宋州,他們走的是汴河水路,當然也要經過汴州。如果敬翔去汴河上看一看的話,恐怕會被河上連綿不斷的袁氏糧船嚇一大跳。

蔣玄暉不禁暗暗叫苦,後悔自己怎麼沒想起這麼一出,要是早知道這樣,就趕緊讓自家的商隊這兩天改走別的道路了。

蔣玄暉當然知道這是怎麼回事,他冥思苦想了良久,始終想不出一個好的借口,於是幹脆告訴敬翔,說他剛才打聽清楚了,這些糧食是袁象先征集的。至於袁象先怎麼回話,那就讓袁象先去動這個腦子吧。

於是敬翔更加疑慮重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