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重霸沒有大規模的騎兵,作為宣武軍中一個並不怎麼受重用的軍頭,他手上隻有三十多名騎兵,這還是劉重霸前年參加征討劉仁恭的大戰中虜獲的,當時他可是拚死拚活著實賣了把子力氣。
整個宣武軍都缺馬,好馬都被梁王的親衛牙兵——元從親軍和廳子都瓜分了。除了梁王的牙兵外,隻有朱友寧、葛從周和張存敬這三員大將麾下有成編製的騎兵,不過都不多,朱友寧有一千五百騎,葛從周和張存敬各有一千騎,其他宣武將領隻能把騎兵拿來當精銳斥候用。
劉重霸也一樣,將這支三十騎的騎兵當成了自己的心頭肉。盧龍軍進入棣州以後,這些騎兵便被撒了出去,用來偵查盧龍軍軍情,可惜一天之內便損失了一半,將劉重霸心疼得幾欲掉淚。後來他再也不敢派騎兵出城了,這十多名騎兵就成了厭次城內的傳令兵。
沒有騎兵的後果是相當嚴重的,尤其是麵對擁有大規模騎兵的對手。從四月中旬開始,劉重霸就失去了厭次城外的一切消息,整個厭次周邊全是往來縱橫的盧龍騎兵,他的戰場情報來源被完全遮蔽了。
也就是這些天裏,劉重霸才想明白一件事:當年宣武軍為什麼一直不敢對河北發動大規模戰爭;為什麼在魏博軍向宣武投誠之後,葛從周和賀德倫都帶兵應援魏州一個月了,梁王才終於大舉進入河北。
光化二年,李誠中穿越的那個春天,劉仁恭南征魏博。在此之前,宣武軍一直沒有大規模越過黃河攻擊河北的機會。當時的盧龍軍處於鼎盛時期,魏博軍無奈之下倒向了宣武,於是宣武軍才越過黃河,葛從周和賀德倫接到了梁王的緊急軍令,匆忙帶兵入援魏州。
但是直到魏州攻防戰打了一個月,宣武軍的大批援軍才趕赴戰場。不是梁王不著急,而是盧龍軍的八千霸都騎威名太盛,宣武軍要集結騎兵對抗。梁王將王彥章的元從親軍騎兵、王晏球的廳子都騎兵、朱友寧的宣武軍騎兵彙集到一起,連同各處將領手上的親衛騎兵,這才湊夠了四千騎,全部交給張存敬和李思安指揮。
當時梁王曾經對宣武軍中最擅長騎戰的張存敬說:“這次北征,勝則盡取河北,敗則全軍疲憊,你一定要小心在意。”就像朱全忠所說,一旦失敗,宣武軍便失去了機動的能力,麵對優勢騎兵的河東軍,至少三年內處於戰略守勢。
最終張存敬不負朱全忠所托,於青草坡設伏,大敗霸都騎,陣斬霸都騎軍鎮遏使單可及,一舉取得了第一次河北大戰的勝利。經過這一戰,盧龍軍一直沒有緩過氣來,於是接下來的一連串敗仗就很自然的發生了。
如果要追根朔源的話,青草坡一戰之前,宣武與河東處於戰略均勢,這一戰後,宣武才全麵奠定了對河東的戰略優勢。隻可惜始終沒有機會令盧龍軍真正臣服,當然也就沒有機會獲得建立大規模騎兵的機會。否則也不至於堆積了十多萬宣武軍的晉州戰場上,朱友寧始終無法從根子上擊敗隻有三萬河東軍的李嗣昭——因為李嗣昭手上有大規模的騎兵集團。
因此,成了瞎子的劉重霸隻能困守城中等待,直到他在城牆上看見了從三個方向圍上來的盧龍軍軍陣。
軍陣在城下擺了一天,其間換了更換了數批軍隊,但卻一直沒有展開攻城的行動。厭次城並不大,劉重霸花了小半個時辰在城牆上繞了一圈,西城到北城,北城再到東城。然後劉重霸看明白了,盧龍軍正在軍陣的掩護下築營。
盧龍軍雖然沒有攻城,但天不亮就在城下列陣,直到夜幕落下才撤去,無形中給厭次城內的劉重霸所部帶來了巨大壓力。
當天夜裏,劉重霸想趁盧龍軍築營未成之際發動夜襲,但盧龍軍卻在城門外數百步的距離上點燃了一排篝火,而且定期有人添加木柴,熊熊火焰一直到黎明時分都不曾熄滅。
劉重霸在城牆上看了一夜的篝火,然後無奈的命令同樣等待了一夜的出擊部隊回去休息。
第二天同樣如此。但盧龍軍警戒部隊傍晚撤離的時候,劉重霸被部下從睡夢中喚醒,他連忙登上城頭,驚訝的看到了一座具備高大柵欄和箭樓的營寨已經接近完工,這個速度讓他震驚不已。
第三天的時候,三座營寨已經矗立在厭次的東、北、西三個方向上,離城各約三裏。劉重霸和部下們遠遠眺望著盧龍軍的營寨,無不失語,眾人隻能麵麵相覷,然後繼續麵麵相覷。
又過了一天,就見城北的盧龍軍派出大隊軍士和民夫,在軍寨外開始勞作,數千人喊著號子不停的刨地,有些人則穿梭其間,推著車子來來往往,還有少數人時不時趴在地上,然後又飛快的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