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兩河輪戰(九)(1 / 2)

從宋州發來的五千石軍糧剛剛抵達絳州梁王駐蹕,位於上黨平原的賀德倫和侯言也向梁王發來了軍報。賀德倫和侯言在軍報裏稱,當麵的盧龍軍已經增兵至上萬人,並非起初的三四千人,同時,軍報中還信誓旦旦的說,六月初七,當麵的盧龍軍又加入了一支新到的援軍,目前總兵力已經超過了一萬兩千人,且騎兵數量達到了三千。

賀德倫和侯言說,麵對如此眾多的盧龍騎兵,他們實在無力抽身西顧,否則澤州將有丟失的危險。而一旦澤州有失,盧龍軍和河東軍便可從太行山湧出,直下河南,洛陽和汴州都將直麵盧龍騎兵的威脅,到時候他們就會成為宣武的罪人。

兩人還說,因為盧龍騎兵的威脅,再加上盧龍軍“器利”,上東山的前後兩處軍寨經過一個多月的艱苦防守,最終還是丟失了,目前高平已在盧龍軍兵鋒之下,形勢危急。

為此,賀德倫和侯言不僅不能抽兵西顧,而且還要向梁王請援,希望梁王能夠調一支騎兵,哪怕隻有數百騎也好,用以增援高平,對抗盧龍騎兵。他們說,如果沒有騎兵增援,至不濟也要再向澤州加派些軍力,用以固守澤州各處要地。

好吧,梁王從二人的軍報中算是看明白了,賀德倫和侯言手掌數萬勁旅,卻在澤州吃癟,連上東山這座相當關鍵的軍寨都給弄丟了。但是梁王也不好責怪他們,宣武軍中確實缺馬,這是不容否認的事實,另外,這兩個人一直是宣武軍中的重將,衛護的又是緊要所在,一旦責罰,很容易出事。

梁王於是去了封信,好言安撫二人,讓他們好生守衛澤州,保證洛陽和汴州的安全。不過梁王也沒說派兵增援,他認為這是二人不願調兵的措辭和借口。數萬人打不過數千人,梁王已經夠窩火了,怎麼可能還給他們派兵?至於盧龍軍的兵力問題,梁王是決然不信的,什麼已經“會集上萬人”?什麼某日又調來增援?盧龍軍有多少人,梁王自己心裏有數,盧龍軍在相衛那邊需要鎮守,在緇青那邊還擺了小兩萬人,怎麼可能還有餘力派出萬人到上黨?

梁王確實沒有冤枉賀德倫和侯言,不過他的懷疑也不全對,六月初七那天,確實有一支盧龍軍進入了上黨行營的作戰序列,但不是增援,而是輪調。原屬營州軍的一個槍兵營和一個刀盾營被調回了衛州,頂替他們的是從媯州軍中抽調的一個槍兵營和一個刀盾營。

下個月,莫州軍的弓箭營和騎兵營也會被調回相州,範陽大營內已經開始進行動員,屆時,隸屬定州軍的兩個營將會被調至上黨,參加對宣武軍的輪戰。

不僅是上黨地區,緇青方麵的盧龍軍也開始了第二輪調兵,一支騎兵部隊從遙遠的白狼山外進入榆關,穿過平州、幽州和滄州,在棣州登上大船,然後渡過黃河,向位於博昌的緇青行營報到。

緇青的濟水地區是盧龍軍事參謀總署兩河輪戰方略中的另一極,位於濟水之畔的博昌,也同樣建立了博昌行營。緇青背靠大河,大河對麵就是盧龍所轄的棣州,因此,糧秣輜重的運輸和兵力補給要容易得多,加上盧龍軍在此作戰已有經年,和平盧軍的配合也相當融洽,故此博昌行營的規模要比上黨行營大得多,規格也高得多。

博昌行營負責的作戰方向就是緇青,主要作戰目的就是一個:保持盧龍軍在緇青的存在,輔助平盧軍對抗宣武,牽製宣武軍位於河南東部的主要軍力。實際上軍事參謀總署的兩河輪戰方略,其製定依據就來源於緇青地區這一年來的作戰經驗,而博昌行營的組建時間雖然與上黨行營相同,都是今年四月,但其存在卻早已有之。當上黨行營開始第二波次輪換時,博昌行營統轄的軍士已經輪換到了第三波次了。

因為盧龍軍於天複三年在緇青地區戰略目的圓滿達成,原定州軍、魏州軍和懷約聯軍歩廂將近兩萬人的規模已經顯得略微有些臃腫,長期負擔如此規模的境外作戰兵團,對於盧龍軍後勤司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負擔。鑒於此,從天複三年冬天開始,盧龍軍便逐步縮減了緇青地區的駐軍規模,並適當給予軍士輪休。

到天祐元年六月,派駐緇青各地的盧龍駐軍已經銳減到了一萬兩千餘人,而原來的各軍編製,也幾乎已經完全打亂,在博昌行營的軍隊序列中,既有滄州軍這樣的主力營頭,也有魏州軍、懷約聯軍歩廂這樣的次等營頭,更有來自定州軍、媯州軍、幽州軍這樣的新兵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