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重點推動軍事動員令的衙門,營州都督府的壓力很大。關內諸州預計七月份整編的兩期新兵共計六萬人,與軍事參謀總署要求的十萬人差距不小。所差的四萬人從哪裏來,這就需要營州都督府來努力了。
連續三天的不停操勞,將周知裕的雙眼熬得通紅,他又再次從頭到尾認真檢查了一遍剛剛擬就好的公文,終於落筆簽名。都督府正堂上已經排放了數張桌案,十多名幕僚和刀筆吏早就等待多時,周知裕的簽名落上去之後,立刻有人上去接過公文,當場誦讀,眾人提起筆來,刷刷謄錄。
周知裕全身仰靠在椅背上,一邊揉著額頭,一邊還在思索著這份公文中是否還有疏漏之處。過不多時,堂上幕僚和刀筆吏幾乎同時停筆,十多份公文被收拾整理起來,由專人校閱一遍,然後加蓋都督府印章。
幕僚和刀筆吏們毫不停歇,裁剪出新的紙頁,埋頭撲入公文的繼續謄錄中。
加蓋印章的公文從正堂傳出,登記在冊之後,又送到門外秘書房,卷上木軸裱好,交給一名騎兵,騎兵背到身後,立刻上馬,抖開韁繩疾奔而出。緊接著,下一名騎兵上前,重複著上一名騎兵的行為,一名又一名騎兵就這樣衝出了柳城,撒向廣袤的草原。
饒樂山下,新矗立起來的饒樂城,可汗痕德堇正在可汗殿中聆聽國師善能講經,飛馳而來的信使打斷了可汗的盛大法事。痕德堇眉頭皺了皺,將公文轉交給法事上的一眾貴人們觀瞧,然後道:“諸位都看了,周都督下達威信可汗的軍令,要從各部征兵,待法事之後,諸位且回轉本部,言明此事。”
善能接過公文看了一遍,插口道:“此為軍國大事,威信可汗的軍令不可耽擱……可汗,法事就此暫止吧!”
痕德堇無奈歎了口氣:“也好,諸位這就回去吧,速速辦理,耽誤不得!”
貴族們紛紛應“是”,向痕德堇和善能叩拜之後,離開了可汗殿。
新城,夷裏堇所居的軍府之中,轄底將公文交給都督府駐夷裏堇軍府的參軍,揮揮手讓他速去操辦,自己仍舊端坐在榻上,欣賞著剛剛從柳城請來的歌舞。
扶餘城,大於越府,滑哥兄弟正在向王胖子訴苦,營州都督府發文中聲稱,要征用羊十萬隻、牛兩千頭、馬五千匹,讓大於越府一個月內湊齊,送到關內,這令滑哥兄弟感覺非常肉疼。但王胖子不為所動,掰著指頭細數了各部族的存羊、存馬數,然後告訴滑哥兄弟,周都督的軍令是有根據的,是切實可行的,是不能推諉的!
相比契丹貴族們對軍事動員令的漠不關心,各部族底層牧民們對此的熱情卻要高漲得多,當征兵令傳遍草原之後,牧民們便立刻興高采烈的騎上戰馬,拿起刀槍,背上弓矢,前往饒樂城、扶餘城和新城聚集。
威信可汗不僅是草原上最為勇猛的武士、將軍,同時更是草原各族苦難百姓的拯救者,他給草原帶來了富饒,給北地帶來了和平,給牧民們送來了糧食和布帛,讓年幼的孩子吃上雪白的鹽。如今威信可汗要去拯救中原同樣受苦受難的百姓,要將和平帶到萬裏之外,這樣的雄心壯誌,如何不教人神往?
如今征兵令來了,可以去親眼見一見威信可汗的容顏,去親吻威信可汗尊貴的腳跟,在威信可汗的旗幟下作戰,如何不讓人激動?年輕的勇士們盼望這一刻太久太久了!
他們很不耐煩的辭別了父母長輩的叮囑,帶著成為威信可汗最親信衛士的夢想,離開了所居的帳篷,一群一群的向著南方而去。開玩笑,父母長輩已經老了,什麼多搶一些鐵具、多帶一些布帛、多弄兩車鹽?這已經不是那個時代了!漢人教官早就說過,隻要為威信可汗勇猛的戰鬥,隻要立下功勳,所有的一切,威信可汗都會賜予!
庫莫奚、室韋、吐穀渾、靺鞨、鐵力等等草原上的各部各族,年輕的戰士們彙聚成了一條洪流,從新城、懷遠、扶餘、饒樂等各個方向,向榆關而去,他們要去見識中原的繁華,要去為自己的美好未來廝殺。
動員令發至渤海,監國大封裔立刻召集五軍聯席會議。光化三年冬,李誠中征渤海,當時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部較為規範的近代憲法《渤海新約》,新約將渤海的軍政權力進行了劃分,非常明確的將軍事權力直接拿走。新約規定,渤海常備駐軍為兩軍十衛,由大氏、高氏、烏氏、楊氏、李氏統領,當大唐需要的時候,渤海軍有為大唐效力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