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決戰上黨(十五)(1 / 2)

從七月份出兵到現在,安重誨已經困在濁漳河穀近一個月了,可原先預計的十五天偷襲黎城,繼而攻打潞州的計劃,卻已經完全夭折。事實上,已經超過了原定時間一倍,可計劃卻遠未完成,別說沒有看見黎城的身影,連黎北坡都沒趕到。

從武鄉出來,順鄉水向東,抵達龍泉,這一路都很順利,可就在龍泉這裏,一場突降的大雨完全打亂了安重誨所部的進展。山洪宣泄、濁漳河水位狂漲,不僅淹沒了前行的穀道,還阻擋了大軍整整三天。至於幾十名被洪水衝走的軍士和部分輜重,安重誨已經顧不上心疼了,與這點損失相比,拚命趕路要來得重要得多!

等濁漳河水位逐漸下降以後,露出來的穀道充滿了泥濘,再加上不是橫亙在道路上的大石和斷木,行軍的速度從一日十裏急速減少為兩、三裏。一路走來,安重誨痛苦不堪。

更加悲劇的是,到了黃崖洞才發現,穀道被大雨衝毀,亂石、糟泥、大樹堆積成一座小山,將前路徹底阻塞。

安重誨怎麼甘心就此回轉?他隻得拚命勉力軍士,好話講了一大堆、賞格懸了一大摞,終於鼓動起軍士們上前清路。缺少器械,隻能守挖肩抗……好容易清通道路,又耽擱了不少時日。

然後,安重誨發現,自己快斷糧了……

繼續前進?還是轉身後退?這是個問題。

安重誨猶豫了半天,終於還是無奈決定暫時撤回龍泉,那裏好歹還有幾戶村落,可以征用些吃食,能夠多支撐幾天,可以頂到向武鄉的李嗣昭和周德威要來糧食——當然,要糧的時候還得注意方式方法,奇兵突襲黎城的計劃是韓王殿下的私自決定,如果讓李嗣源和周德威知道了,很容易引起他們的震怒和反感。

安重誨率軍回到龍泉,將附近幾家村落搶了個遍,然後親自趕回武鄉,好說歹說,以李嗣源的名義又要到了部分補給,於是偷偷運到了龍泉。

經過在龍泉的十來天休整,安重誨所部六千名韓軍再次鼓起了士氣,離開龍泉,向黃崖洞重新進發。在龍泉求糧的那幾天,安重誨了解到韓王殿下在襄垣的戰事進展,那叫一個相當不順利!不僅襄垣沒有攻下,連兩千名騎兵主力都丟了,“小亞子”李從珂生死不知,韓王殿下收縮兵力於石峪,苦苦維持。

李嗣昭和周德威見了安重誨以後大發脾氣,痛斥韓軍的失利,讓安重誨平白遭受了一場暴風疾雨般的怒火。不過也正因為此,安重誨的要糧計劃才得以順利進行。

李嗣昭和周德威已經在點兵準備支援石峪了,安重誨也在著急,同時心裏還窩著火。他要抓緊時間重新進兵,迅速攻下黎城和潞州,以證明韓軍並非怯戰,他要用驕人的戰績給李嗣昭和周德威兩人一記響亮的耳光,告訴他們,韓軍不比鄭軍和晉軍差,你們最好把鄙夷的眼光收起來,將來更不要盤算那些趁人之危的鬼主意!

“快一些!再快一些!”安重誨拚命催促軍士,見到那些腿慢的就上去踢一腳,看到那些偷懶的就上去抽一鞭,在他和親衛牙兵的瘋狂彈壓下,韓軍行進速度陡然提了起來。穀道上大隊大隊的軍士如長龍一般向著黃崖洞急行。

明日就可趕到黃崖洞,然後……看這天色,當是近些天不會有雨,不過山中的天氣變化快,不太好說……如果一路順利的話,三天後就可以趕到黎北坡,再過兩天,就可以抵達黎城!安重誨默默盤算著,不時抬頭望望天空——他已經被大雨搞怕了。

濁漳河穀另一邊,同樣有一支大軍正在行軍,便是李存勖和李小喜的雜牌聯軍。

郭崇韜一身黑黃色的泥土,眼角發髻上也滿是塵埃,正和李存勖一起,攀爬著一道石梁。兩人雙手撐著一躍而起,站到了石梁的頂端,然後給後麵的軍士騰出通道,找了石台向下觀望,就見軍士們排成兩列,正在挨個攀爬石梁。

石梁的另一邊更加險要,這裏直臨濁漳河水,根本上不得人。但此刻,卻有兩道繩索淩空飛架而下,獨輪車、木箱、糧包、成捆的軍械正沿著繩索緩緩向上,從河水上方通過,在石梁的另一邊落地。繩索的幾個固定位置都有鐵製的輪子正在慢慢轉動,還有幾根繩索一直拉高到岩壁上方,起著受力的作用。

郭崇韜感慨道:“在範陽軍校時,便聽說後勤司所屬的後勤營有奪天地造化之功,當時覺著吹得玄虛,此刻親眼見了,果然是百聞不如一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