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決戰上黨(二十一)(1 / 2)

趙在禮和周坎終於會合到了一起,燕軍步騎開始向南合力突圍。

周坎指揮步卒以槍兵都為箭頭,將前路上重新形成的攔截一條條撕碎,遇到抵抗較為激烈者,則輔以弓箭營大箭打擊。對於尾隨身後的敵軍,則以刀盾兵迭次防禦,確保整個前進的攻擊陣型不變。

趙在禮指揮騎兵嚴密伴隨在周坎兩側,既為拓寬大軍的陣型空間,也可隨時上前相助,有時候驅逐逼迫太近的敵軍騎兵,有時候幹脆直接躍馬衝向那些暴露出弱點的攔截陣列。

周德威早已從高地上下來,親自領著牙軍和各軍軍頭緊跟在包圍圈外,傳令兵令旗如飛,調動著周德威目視範圍內、目視範圍外一切可以調動的兵力,在燕軍的前路上布下一道道攔截,在燕軍左右兩翼和陣尾組織起一次次襲擾。

令周德威詫異的是,在這種惡劣的形勢下,敵軍竟然始終沒有崩潰,雖然看得出來,對方支撐的很艱難,但每次看似搖搖欲墜之時,卻總是又極為勉強的維持了下去,反倒令自己的部下傷亡不少。

燕軍的強悍令周德威更加小心,他決定把圍困的過程繼續延長下去,讓燕軍返回襄垣的道路成為一條死亡之路,在這條路上耗盡燕軍的每一滴血。同時,周德威也做好了燕軍創造一路突圍十餘裏的奇跡,為此,他再次向李嗣昭和李嗣源遣使,請他二人務必立刻率軍跟上自己。

周德威的打算是,如果燕軍真能夠堅持到襄垣,對自己來說也未嚐不是件好事。如果襄垣守軍敢開城接納的話,就順勢攻入城中;如果襄垣守軍不敢開城,那麼坐視友軍被聚殲於城下,這一事件也會極大地打擊守軍士氣。

看著包圍圈中的燕軍拚死向南突圍,周德威已經開始考慮下一步的作戰方略了。毋庸置疑,按照李嗣源所雲,安重誨部奇襲黎城、潞州的計劃應當取得了較大的戰果,就算沒有能夠攻下黎城或者潞州,但至少已經徹底打亂了燕軍在潞州戰場的部署,否則燕軍決不會被自己圍在這裏。

周德威考慮的是,拿下整個潞州後,便等於將燕王李誠中困在了長平通道,那麼下一步該如何做呢?是從北方繼續向南,一直打穿長平通道,打到高平?還是坐視燕軍和諸侯聯軍在高平對峙?亦或是幹脆率軍通過滏口陘,直撲河北?

周德威神態輕鬆的遐想著下一步作戰方略,周坎和趙在禮則指揮著燕軍一步步向南突圍。燕軍士卒浴血廝殺,每一次前進,都付出了艱辛的廝殺,忍受著重大傷亡。周坎和趙在禮甚至不敢命令大軍停駐歇息,戰至此刻,將士們已經是靠著血勇之氣和慣性作戰了,一旦停下來,很可能造成全軍潰散。

除了鼓動和維持士氣外,周坎和趙在禮最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他們剛剛殺出南溝河,便發現軍輜補給嚴重不足。箭矢的消耗超過了一大半,弓箭營每一名箭手配備的羽箭已經不足五枝;盾牌、木槍、橫刀的折損也非常嚴重,許多都隊出現了空手的士卒;另外,傷兵沒有辦法攜帶,所有受傷的士卒都舍棄在了原地,等待他們的結果令人不忍去想……

出了南溝河,便進入了開闊的襄垣盆地,大軍離襄垣還有十裏,這十裏地對於燕軍來說,似乎顯得極為漫長。

周坎已經略顯狂暴和焦躁,他不停的趕到趙在禮身邊,大聲質問“還要走到什麼時候”?趙在禮每次都舔著幹燥的嘴唇,向四處張望。

再向前殺了三裏地,周坎換了一句問話,他不再問“還要走到什麼時候”了,他問,能不能不要一起死?周坎讓趙在禮立刻率領騎兵衝出去,由他帶步卒在後掩護,無論有沒有援兵,此刻已經到了生死關頭,不能再耽擱下去了,繼續耽擱下去的後果就是步騎一塊兒死!

向前的攻擊勢頭越來越無力,後陣掉隊的士卒越來越多,已經出現被三王聯軍俘虜的成建製部隊,至少有三個夥的編製在剛才的一會兒工夫中拋下了刀槍。周坎不怪他們,連續苦戰大半天,水米未進,很多人連家夥都握不住了,這還怎麼打下去?

周德威眯著眼睛注視著戰場上的一切,他知道這股被包圍的燕軍快完了,當拋下兵刃的敵軍以夥出現的時候,用不了多久,投降的規模就會擴大到隊、都,當出現成百成百的俘虜時,敵軍必然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