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河南(三)(1 / 2)

天佑三年正月二十九,燕軍出太行陘,取孟津渡口過黃河。孟津渡口位於河清之北,是一處渡越黃河的便宜之地,河道狹窄且河水不深,極易架橋,自古以來便與上遊三百裏外的風陵渡齊名,是重要的渡河點。

此時孟津口數裏河段上,仍有架設完好的六七座浮橋,且時方冬季,很多淺水段都已結冰,正適合燕軍龐大的輜重車隊通過。

大隊軍士依次從各個浮橋過河,高唱著燕軍獨有的軍歌,雖然按照軍令,隊形刻意沒有維持齊整、腳步也淩亂不堪,但那份大戰磨礪後的從容和殺氣,讓行伍間散發著一種特有的自信。

伴隨著此起彼伏的軍歌聲,河麵上幾處結冰的淺灘則傳出震耳的號子,燕軍的各式車輛被軍士和後勤兵拉拽著,沿事前測好的安全地段向對岸蜿蜒而去。

騎兵們正小心翼翼的牽著戰馬,隊形分散得很遠,跟在大車後麵踏上冰麵,相互間以繩索連接,防備著萬一冰麵破碎而導致的不慎落水。

李誠中站在渡口邊一處高丘上,正在觀瞧大軍渡河,身邊十多名大小將佐簇擁在他身後,人人都披著灰白色的燕翎大麾,卻是剛剛上表降順的李嗣本自雲州送來的禮物。

高丘之下,以奚車改成的一排行軍大案上,一大群虞侯參謀正在圍著輿圖辛苦勞作著,傳令軍士在旁邊排隊等候著,挨個接過軍令,然後躍馬飛馳而去。數百個營頭、數十種物資、上千輛大車、數萬匹馬騾的渡河及安營工作,簡直可以把人累死!

渡口向南五裏外的河清縣城,已經被嫋嫋炊煙所籠罩,那裏正在熱煮著軍士們的午餐,燒製著大鍋大鍋的熱水。

此番東征河南,燕軍一共動員了十五萬大軍,以趙霸、元行欽統領的趙州軍萬餘鐵騎為先鋒,李誠中及軍事參謀總署親率滄州軍、莫州軍、魏州軍、幽州軍、晉州軍、上百個補充營為中軍,趙宏德、崔和領後勤營及輜重為後軍。

除東征大軍外,燕軍恢複上黨行營設置,由作訓司總管周坎為行營大總管,教化司總管薑苗為行營監軍使,負責新兵整訓,下轄定州軍、媯州軍兩支軍馬,其中王思同、李定難的定州軍鎮澤潞,高行周、張會景的媯州軍鎮河清及河陽,看護孟津渡和汜水關兩處戰略要地。

軍事參謀總署新設陝州行營,以解裏、章順乾、趙讓的懷約聯軍鎮陝州,焦成橋、魏克明、朱元宥的營州軍鎮弘農,向西威懾關內、向南威懾西川。耶律解裏出任行營大總管,焦成橋任行營監軍使。

上黨行營主要作用在於整訓降卒,為東征大軍提供源源不斷的新兵補充;陝州行營的目的主要還是為了震懾岐、蜀兩地,防止李茂貞和王建竊取燕軍上黨大戰的勝利成果。兩大行營一東一西,將東都洛陽夾在其中,按照燕王殿下的說法,這是為了保護天子的安危。

數十萬大軍南渡,場麵何其蔚為壯觀,李誠中立於高丘之上,心頭也不禁生起一股豪邁之情。正左顧右盼之際,有一隊人馬自後方而來,直至高丘之下,隊中打著幾杆旌節。過不多時,一名虞侯急速跑上來,附耳向韓延徽說了幾句,韓延徽點了點頭,然後上前兩步,來到李誠中身邊。

上黨大勝之後,李誠中威望如日中天,臣僚部屬們對他愈發敬畏,這種情緒連韓延徽都不自覺受到感染,此時很自然地便向李誠中躬身,極為謙恭的以儒家禮節向李誠中稟報:“殿下,洛陽來人。” 河清離洛陽不遠,相當於洛陽的北門戶,放在後世的話,基本上等同於洛陽的遠郊,此刻有洛陽來人,並不奇怪。

李誠中眼中望著河道上屬於他的數十萬大軍,臉頰微側,問:“什麼人?”

“門下侍郎、平章事獨孤損。”

“獨孤損?”賴調查統計局布局於洛陽之力,李誠中雖然遠離東都,但對朝堂上的事情也並非毫不知曉。自崔胤及黨羽被梁王殺死後,朝中為之一空,那些素孚威望的重臣幾乎死了個通透,現在的中樞之上,都是中下級官吏火速提拔上來的。而今政事堂共有三位相公,尚書右仆射裴樞、門下侍郎獨孤損、中書侍郎柳燦,都是從翰林學士、給事中等管製上驟然提拔起來的。其中裴樞為宰相、獨孤損判度支、柳燦判戶部事。

獨孤損是政事堂三相之一,若是往年的話,也算得上位極人臣、權傾朝野,但可惜碰上了這個倒黴年月,別說是李誠中了,就算在韓延徽眼裏,也不過一待宰的羔羊,渾沒半點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