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捷報而來的,是朝臣們同樣雪片般的奏章。
所有的奏章隻有一個內容——敦促新登基不到半年的天子禪位!
天子李祚連下兩道旨意,欲禪讓大寶,傳國器於李誠中,卻都被李誠中拒絕。
李誠中的本意是要再過半年或一年,等天下平定之後再以絕世功績上位,因此始終在猶豫之中。
但朝臣們都等不及了,新的龍冠袞冕早已籌備妥當,禪位大典的諸般禮儀也都暗地裏演練了數次,所有人都在望眼欲穿的等待著,大夥兒都在渴望著新天子的繼位,渴望著新朝新氣象的到來。
就在李誠中猶豫的時候,又一份重量級的奏本報至洛陽——南陽大捷!
莫州軍統製周小郎和趙州軍統製趙霸在南陽設伏,大破趙匡凝的楚軍,陣斬趙匡凝以下將佐數十員,斬首上萬,俘敵無算。隨後,趙霸以騎兵出擊,迅速攻掠鄧州和襄州,兵鋒直指荊州。目前,莫州軍正在追趕趙州軍的腳步,準備向江南西道和嶺南道進兵。
又是一戰滅國,這樣的功績,自然都要算在李誠中頭上。
李誠中自家也很是沒有想到戰事的進展會如此順利,這讓他忽然想到了後世的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一過,戰事進展如水銀瀉地,一擊千裏,這與現在的情況何其相似。
等到天子李祚的第三道禪讓旨意下來的時候,李誠中終於不再推辭了。
天佑四年正月初一,東都大朝會,李誠中登上了九階金鑾,正式就座於龍塌之上。是年改元光興,為光興元年。
光興元年二月,越王錢鎦上書洛陽,願歸附朝廷,接受去國、整軍、收官三律令。李誠中下旨予以寬慰,招錢鎦入東都洛陽,保留王爵,入大唐榮勳院供職。
四月,滄州軍、魏州軍入嶺南東道,王審知聚兵於福州抵抗,鍾韶、劉金厚大破王審知所部,王審知被俘,遞解洛陽後斬首。
五月,莫州軍、趙州軍入嶺南西道,兵圍番禺,八月,劉隱出城投降。
十月,營州軍、媯州軍自漢中入蜀,連續攻取劍州、綿州等要十多處要地,兵臨成都。
十二月,蜀王王建舉火,自盡於宮殿之中,宮中大火,三日不絕。
光興二年四月,唐軍再次整編,重設左右衛、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右威衛、左右領軍衛、左右金吾衛、左右監門衛、左右千牛衛,共計十六衛,每衛一萬六千餘人,為樞密院直轄甲等軍,分鎮東北、正北、西北、正西、西南五個方向,專司對外軍事。
除十六衛外,又設左右神策軍、左右龍武軍、左右羽林軍,每軍兩萬餘人,鎮守京畿、東都和北都,是為三大營,兼負對內對外雙重職能。
侍衛親軍司又分侍衛司、殿前司和馬軍司,每司六千人,拱衛帝室。
各州設預備旅,各縣設預備營,每營二百五十人,專司清剿地方,綏靖治安。
光興二年七月,左右金吾衛入青藏,設駐藏大臣。
光興二年九月,左右威衛、左右領軍衛入甘隴,滅回鶻,大軍一路向西,滅數十部國,於蔥嶺重建安西大都護府。
自此,大唐開啟了第三次盛世,威震西域。
光興五年,由三十艘千料大船組成的船隊從福州出發,進入西洋。
光興九年,三萬唐軍越過蔥嶺,再次出現在怛羅斯。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