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憲沒有接受小姑娘蕭姵的挑戰,因為他從來沒有係統練過長劍和大刀功夫。
不接受挑戰,倒不是李憲害怕蕭姵。他當然也會刀法,也就是當年二十九軍殺得小鬼子聞風喪膽的破鋒八刀。
不過,二十九軍的破鋒八刀是專門對付小鬼子的,最關鍵的有個三個要點:下劈氣勢要猛,反磕勁力要足,回撩速度要快。
刀為百兵之膽,力劈華山要有舍我其誰的氣勢,能夠一刀把小鬼子的指揮刀、或者步槍劈斷。
反磕必須全力以赴,必須保證磕開小鬼子的指揮刀或者步槍,給下一步擊殺小鬼子奠定基礎。
回刀反撩必須快如閃電,在小鬼子指揮刀被磕開的一瞬間,跨步上前反手斜揮,把小鬼子一刀兩斷。
正因為如此,他說了一句話:“比劍我可能贏不了你,但如果你是敵人,我可以一瞬間殺了你。”
這是很矛盾的一句話,至少蕭姵、唐浩然和郭小乙他們剛開始就覺得很矛盾,不過李憲沒有過多解釋。
接下來的一個月時間,他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傳授郭小乙擒拿格鬥術,還有變化出來的短劍格鬥術,也就是刺刀或匕首。
李憲已經發現這個年代的人和二十一世紀完全不同,無論是速度、力量和耐力都非常變態。
後來他也想明白了,這個時空的人,不管你有多麼高貴,絕對沒有公共汽車,更別說火車飛機。
如果是普通老百姓,不管你想辦事什麼事,都必須開動你的雙腳十一路,然後跋山涉水。
郭小乙僅僅是踝關節扭傷,所以這段時間所有的重體力活都是他幹。每天打回一擔柴翻山越嶺挑回來,李憲親自測試過,起碼超過一百五十斤。
不用練力量,不用練速度,隻需要訓練身體的協調性就可以,這是修煉近身格鬥最好的苗子。李憲也想看看軍體拳到了郭小乙手中,究竟會發揮什麼樣的威力。
第二件事,就是李憲訓練自己,主要是盡快忘記熱兵器的思維方式,適應冷兵器作戰模式。
第一個就是馬戰技巧的訓練。說實話,李憲會開坦克和直升飛機,但是騎在馬背上掄刀動槍他還真不行,這也是他不接受蕭姵挑戰的根源所在。
訓練的兵器,就是蕭姵當初從石古乃手中搶回來的渾鐵槍。這杆槍長度一米八左右,重量接近五十斤。放在二十一世紀,李憲根本揮舞不起來。
不是說李憲沒有力氣,煤氣罐一口氣到九樓絕對不帶喘粗氣的,家裏換煤氣都是他幹的活。可煤氣罐要麼抱著,要麼扛著,絕對沒想過揮舞起來玩花招。
現在真是奇怪了,自從不明不白來到這個時空,李憲發現自己的肌肉強度和爆發力,比原來起碼翻了三倍。
難道這是穿越增加的福利?李憲也說不清楚。
可惜李憲並不知道長槍的槍法,他就知道齊眉棍的一些基本招式。剛開始他覺得騎馬作戰應該很簡單,沒想到真正上馬之後,最難控製的就是慣性。
練武之人都明白一個道理,要把兵器揮動起來,那就是一斤灌十斤。
也就是說,四十斤的鐵槍真要揮灑自如,雙臂和腰腹的力量至少需要四百斤,那個慣性可不是開玩笑的。
第二個要訓練的內容就是步戰刀法,也就是把破鋒八刀進一步熟練起來,然後傳授下去。同時還要琢磨這套刀法精簡之後,在馬背上作為騎兵使用。
李憲訓練馬上鐵槍的時候,實際上就是把鐵槍當鐵棍,並且主攻一招力劈華山,還有一招迎麵閃電三刺,讓蕭姵連續七天差點兒把腸子笑斷了。
“笑個屁笑!”李憲沒有半點兒不好意思:“決定勝負的關鍵之處並不是招式多少,而是力量和速度。一力降十會,這是基本道理。隋唐李元霸錘震四平山,你們還沒聽說過吧?”
其實李憲是想說嶽雲八十斤雙椎天下無敵,好在他突然想到嶽雲還沒出世,所以改成了李元霸。
不過半個月之後,李憲開始在地上演練破鋒八刀的時候,蕭姵僅僅看了一眼就臉色發白:“原來你的刀法如此犀利,動作幹淨利落,快如閃電。我在你手裏走不過兩招就會被腰斬。我也算是見多識廣,要說刀法,你堪稱天下第一。”
李憲心道:那是當然了,一千年的經驗是白給的嗎?而且是為了對付專門的敵人總結出來的刀法,目的就是一擊必殺。如果老子練了半天,最後不能殺人那才怪了。
破鋒八刀是雙手刀法,李憲連續演練了七天,主要是要琢磨出一套單手刀法,這樣才能用於騎兵作戰。
經過反複推敲,騎兵使用馬刀作戰,其實隻有三招:右劈、左劈、反撩。
第三個要訓練的就是在馬背上跑馬射箭,這個隻能拜蕭姵為師。
李憲作為偵察兵,對於弓箭並不陌生,在叢林作戰的時候也經常使用手弩、可拆卸反曲弓,而且能夠射出連環三箭,命中率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