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對閩國很重要。[ads:本站換新網址啦,速記方法:,..]
從李捷稱製之後,也在宮中修建了太廟,供奉他李氏的列祖列宗,一個下午,平如裏寂靜的鬼影子都看不到的太廟禮樂不斷,大儒抑揚頓挫的誦讀聲聲聲入耳,李瑾的世子繼位儀式,可比李讓的臨時世子來的隆重的多。
在關中大儒的不斷唱名下,就算不是自己是主角,李捷拉著蕭蠻兒也跟木偶一般板著臉接受禮拜,向祖先行禮,更不要說一身吉服跟著挨個叩首的李瑾了,有時候看著臉色興奮的通紅的蕭盛,李捷有種錯覺。
這老小子才是閩王!
事實上也是如此,維持閩國,大唐存在都都是兩千年來華夏流傳的禮教,靠著禮教,李捷,李治才能成為正統,一係列繁瑣的禮也構成了華夏五千年獨特的文化與風骨,來自後世受現代衝擊,已經把傳統丟的差不多了的李捷覺得不適應到也不足為奇。
不過就算不適應,一係列禮儀進行中,一股濃鬱的神聖感依舊油然在每個人心頭升起,經曆了這一遭,李捷是閩國之主,李瑾是他的繼承人這一點已經深入人心。
最後,和老楊翊有些相似,古板的宇文節成了世子太師,李瑾的外叔公,光祿卿蕭婁竟成了世子太傅,遠從長安而來,兵部尚書李績成了世子太保,從禮字講,哪怕李捷身為閩王也要向這三位行禮。
最後又是莊嚴的祭拜先祖,折騰到半夜,可算把李瑾送進了新作為東宮的東部官署。
一係列儀式完事後,蕭蠻兒這丫頭很沒心沒肺的會後宮吃飯去了,餓得兩眼冒金星的李捷還得爬去閩王殿補作業,將今天的折子批完。
“難怪古人這麼堅定守舊,輕易不更換太子,經曆了這一遭,誰都累的不想再來一次了!”就剩自己一個人了,趴在了禦案上,李捷悲催的嚷嚷著。
不過,再累,生活也得繼續,況且如今這一切也可以算得上李捷自找的,換個人跟他換工作,他還不幹呢,拖著疲憊的身體,李捷滿腹怨念的翻看起了今日奏折,不過第一本黑色奏折就讓他眼睛直了起來。
“吐蕃!”
“來人!傳召鳳閣左仆射王玄策,右仆射王方翼,兵部尚書李績速速見駕!等等,再發信給在呼羅珊的河中道行軍副總管秦懷陽,命他把軍隊交給左將軍房遺愛統一指揮,然後快速返回京師!”
“喏!”隨著李捷的呼聲,門外幾個禁軍飛速奔了出去。
不到一炷香的時間,還沒走遠的王玄策,李績幾個就被拎了回來,真佩服這幫古人,折騰了一下午還這麼紅光滿麵,精神奕奕,尤其是李績,擔任了世子太保,等同於他在閩國正式站穩了腳,被接納成一員,讓滿心是為孫子複仇的老家夥充滿了幹勁兒。
不過黑色的奏折傳了一圈後,幾個人卻全都皺起了眉頭。
事情還真有些棘手。
從文成公主入藏後,吐蕃一直是大唐的藩屬國,因為這點原因,閩國入天竺的時候,也已大唐的名義調動吐蕃軍隊入天竺作戰,在北方戰役以及後來閩國平叛也是大力支持,甚至於到現在閩國吐蕃將軍至少有三十多個,軍中服役的吐蕃人數萬,吐蕃移民二十多萬。
但這一切是建立在祿東讚當政的情況下,鬆讚幹布雖然是吐蕃雄主,可惜太短命,三十三歲就去世了,那一年正是永徽初年,似乎李世民走的不放心,把他也拉走了,繼承人共日共讚,鬆讚幹布唯一的兒子也是個短命鬼,繼位不到幾個月也死了,又換上鬆讚幹布的孫子芒鬆芒讚登位。
小讚普太小,一切軍國大事包括吐蕃大集都交由祿東讚主持,祿東讚的政治傾向很偏向李捷,他可是知道李捷一肚子壞水的力量,在與閩國的合作中,吐蕃也的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興旺,數十萬來自南天竺的奴隸開墾農耕,數不盡的戰利品填充了吐蕃貴族的腰包,興盛的貿易,數不盡的稻米讓吐蕃人富足了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