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自己麾下一個小小中郎將還有這般見解,聽著他的敘述,李捷禁不住麵容嚴峻了下來,沉吟了一番,李捷方才沉重的點了點頭。
“寡人會處理的,汝下去吧!把這幾個不開眼的先處理好,不要墮了我大閩威風!”
“喏!”
中郎將領命而去,目送著他的身影,李捷卻是隨手抽出了一本倭馬亞時代早期阿拉伯詩人顧托密的作品,為了戰勝阿拉伯帝國,大閩的學者也翻譯了不少阿拉伯人經典,這就是其中之一。
翻開了其中一頁,李捷又是沉悶的念誦起了他認為最透徹解釋這個時代阿拉伯人的這首詩。
“我們以搶劫為職業,劫掠我們的敵人與鄰居。倘若無人可供我們劫掠,我們就劫掠自己的兄弟!”
…………
接下來的幾天,與麥加的談判進展迅速變得快了起來,大閩的禮部官員與鴻臚寺官員同樣螞蟻一樣勤勉的穿梭於麥加城中,與那些重要的酋長,長老一一進行會晤。
開元五年一月二十日,影響後世幾百年的《麥加協議》在麥加城外的希拉山,穆聖悟道的山洞不遠處一片平台簽訂。
第一條,首先所有阿拉伯半島上的部族正式承認閩王為共主,李捷以及其子孫有要求各部酋長效忠,跟隨出征,繳納貢賦的義務。
相對而言,李捷以及大閩也有了保護麥加,保護阿拉伯的義務,當阿拉伯半島遭遇侵略,閩王以及其子孫也有義務出兵幫助。
第二條,閩王有權利調解各部之間的矛盾,劃分土地與草場,各部需要聽從閩王的調解,然而閩王卻沒有權利插手各部內部的紛爭與律法。
這一條聽起來許多大閩官員都表示不可理解,華夏的觀點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哪兒有王管不了臣的,不過熟悉西方那種層層封建製,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這種政治關係的李捷,倒是勉強答應了下來。
剩下的倒是些小細節了,如各部族每年貢賦多少,應該出丁多少番上,隨閩王征戰雲雲,最後李捷還糊裏糊塗答應,出一大筆錢財給麥加,好好修繕一番麥加的禁寺。
這一條協定,徹底標誌了阿拉伯帝國也被吸納進了大閩創造的華夏文明圈兒中,數以百年時間內,無數阿拉伯人以大閩附庸的身份踏上了天竺,八閩,乃至於中原長安,本來阿拉伯文化就是吸納羅馬,希臘以及波斯各種文化雜糅而成的,曆史在這裏出現了個拐角,更為強勢的華夏文明影響了這片熱土。
然而,帶著這份協定出阿拉伯半島的路上,李捷卻一丁點都沒高興起來,一路上,看著凶悍的與商隊護衛戰鬥的阿拉伯人,還有沿途村落或者部落中,瘦弱的阿拉伯婦女與小孩,李捷頭疼的從移動行宮窗口回過頭,與正為他剝水果的楊心怡抱怨道。
“怎麼感覺像背上了個累贅?”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