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5章.逃遁(2 / 3)

李治最大的弱點,怯懦!

長孫無忌正是看中這一點,所以竭力扶植他這個第三個外甥登上皇位,曆史上的李世民其實也是看中了這一點,希望李治登基之後,他與諸多兄弟可以共存,但誰也沒想到,怯懦的李治居然能做出在李世民病榻前與皇帝才人偷歡的大不敬舉動,而那個偷歡的武才人更是仿佛一顆耀眼的太陽那樣,不但支持著丈夫創下了永徽之治,鬥倒了長孫無忌,滅亡了高句麗,最後更是自己走上了台前,統治了華夏快半個世紀。

不過這個時空,武媚娘是閩唐帝國的武貴妃,缺了這個堅強的肩膀支撐,麵對紛亂的朝局,一時間李治竟然掌控不住了,記得滿頭大汗跺腳連連居然是啞口無言,一旁的宦官李輔國畢竟也是黑暗中的角色,群臣沸沸,他也是不敢出頭。

爭論了足足好半天,突然間一聲雷鳴般的吼聲卻是猛地在朝堂上炸響:“夠了!汝等都是朝堂上的根骨棟梁,如山野村夫那樣爭吵謾罵,成何體統!監察禦史何在?”

禦史出麵可是要記罪彈劾的,到底是從隋唐亂世殺出來的人物,蒼老的長孫無忌轟然一句,震得整個朝堂立馬變得鴉雀無聲,群臣皆簌簌跪附在地,連聲告罪。

鎮住了群臣,長孫無忌又是鏗鏘的抱拳向李治大聲的請命著:“陛下,胡虜洶湧而來,我華夏豈可任其猖獗?率獸食人?臣鬥膽,請陛下馬上整頓兵馬,整颯將領,就在這兒與胡虜決一死戰,衛我華夏!”

長孫無忌這一句話基本上定下了戰的主調,雖然並不主張出關決戰,然而長孫無忌畢竟不是迂腐之人,龜茲鎮一失,後退入關的機會已經失去,唐軍雖然戰馬是整個華夏封建王朝中最對的一個朝代,可畢竟還是農耕民族以重裝步兵為主的步騎混合大軍,對方卻是遊牧輕騎兵,如果要是退走,很可能在半路上被追上,到時候兵無戰心將有退意,很可能就釀成隋煬帝一征高句麗時候的慘劇。

幾十萬人沒有準備突然撤退,最後被幾萬高句麗兵追殺上,衍變成災難性的大潰敗,九十六萬大軍毀於一旦。

如長孫無忌這樣的人物,平時時候可能百般忍讓保存自己,可是該狠的時候絕不會心軟一絲。

長孫無忌的請求倒是正好符合了李治的訴求,李治亦是趕緊抓住機會,不容置喙的向契必何力詢問道:“兵部尚書何在?我朝如何應戰,兵部可曾拿出萬全之策?”

可是朝局的發展卻在這裏卡了殼!突然被點到名,契必何力竟然是目瞪口呆,片刻之後,啞口無言的跪在了地上。

“唯憑一腔熱血,死戰爾!”

這話說的看起來慷慨激昂,可卻不應該發生在一個大國兵部尚書身上,五十七萬應戰百萬,大唐並不占優勢,一個好的兵部尚書應該竭盡其能,將兵者詭道也發揮到極致。

不過大唐的帥才在這時候卻發生了斷層,李世民一代獨當一麵的大將,李靖早就凋零,李績被驅逐,程名振病死,龐孝泰戰死,本應該繼承位置的蘇定方,裴行儉,薛仁貴等大將都被李捷拐走了。

契必何力,執失思力之流是猛將,剛勁氣魄指揮作戰哪點都不差,王孝傑高侃一輩也是名將,奮勇爭先亦是絕不落於人後,可總覽一方的帥才卻總缺乏了幾分氣度,長孫無忌通政又是不通軍,眼看著決戰在即,朝廷居然拿不出一個萬全之策。

整個朝堂一時間寂靜在了那裏。

還好,還有個算是智謀出眾的唐休璟。

在這死寂的時刻,唐休璟硬著頭皮走出了朝班,跪拜在了行列當中。

“陛下,臣有一計,不知可行不可行?”

“講!”李治正焦頭爛額呢,聽聞自己愛將有計劃,當即興奮的猛地一抬手。

有了李治的支持,唐休璟心裏也有了一點底氣,再次一拜之後,唐休璟聲音卻還是有些底氣不足,遲疑的說道:“臣認為,我大軍當退兵!放棄西州與交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