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明亮的圓月散發著銀白光亮。昏暈暈的天伴隨著清涼的微風吹動,朦朧著薄霧,加之淅瀝瀝的細雨打濕了地麵的石板,為這月夜增添了幾分清涼。
今夜是三月初八,也是春分之後的第十五天!《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
當然了那時還不叫做清明節,隻是普通的一天。清明最早隻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先祖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秦軍一支百人的兵士負責押送一批糧草至鹹陽城。在距離鹹陽十裏的一處上百樹木處,負責開路的幾匹駿馬突然不安,噴吐著哈氣,狂亂的奔走,甩下了背上的將士。
“警戒!警戒!警戒!有情況,所有人下馬結陣!”百夫長迅速做出指示。
二十名盾牌手快速分立四周,將所有人和糧草團團護住;三十名長矛手站立盾牌手旁邊,三十把長矛搭在鐵盾上如同密封的圓環;另外三十名弓弩手結成更小的環形對準四方;剩餘的二十名為步戰重兵,一身精銳鎧甲,手持寬劍準備出戰!
此陣法是根據魏武卒的軍陣變化而來,攻防一體,若是再加上外圍的騎兵遊走就更加完美了。僅僅在出現情況的短時間內,百夫長就可以快速做出機動反應,而且戰士們也是聽到命令後立即結陣準備攻戰!
這隻是大秦中一支普通的百人部隊,可是他們就有如此的作戰意識。以小窺大,就不難發現大秦軍隊的整體實力有多麼強橫。故此大秦能夠在短短百年內崛起於西部,逐步的蠶食山東六國,並與爭鋒六國,最後以至於近年的一家獨大。這些無不是由於大秦軍隊實實力的強硬,當然這隻是眾多原因的其中之一。但是卻在諸多因素中作為重要!
如果沒有足夠的能力保衛國家的安全,那麼自身也就無法在戰亂中獲得存息之地。六大國任意一國攻伐,那大秦就會在頃刻坍塌。有了強大的軍事實力,不僅可以加強國防,防止外敵入侵,甚至可以攻占他國城池,從而為國內政治的策略部署以及經濟的籌劃舉措打下基礎。
隻要有了足夠強大的力量才能威懾他人,使其不敢侵犯,自己才會有時間繼續壯大。任何陰謀詭計在絕對實力麵前都是不值一提的。在這個動蕩混戰的時期,沒有誰是完全可靠的,一切以實力為尊!
“嗖嗖……”近百支箭矢從斜上方射下。
“舉盾防守!”百夫長發出指令,三十名長矛手立即舉起手中的小型圓盾,瞬間遮擋住了上方留下的空處。箭矢墜落發出當當當的聲響,箭矢帶來的強大衝勁撞擊著鐵盾。雖然秦兵也會被衝擊力震動,但沒有一個人退離。
當這陣箭雨停下後,百名秦軍竟無一人傷亡!這樣的防禦可謂是強悍無比。
地麵塵土飛揚,馬蹄聲響,十幾名騎兵快去逼近。“放箭,放箭……前進”一聲令下,三十支弓弩齊射,奔騰的戰馬中箭臥倒甩出騎兵,或是騎兵直接被射殺。
而整個方陣如同帶尖刺的鐵球正在逐漸吞食前行。方陣前方的地麵凹陷,露出尖銳的木樁。
“鋪路……”三十名長矛手將手中的圓盾扔向陷阱處,圓盾緊緊相鄰覆蓋木樁針尖形成一條鐵路。
“快速通過,以防敵軍冒進!”方陣請進,不過前方又飛出五六根圓木正中鐵盾中央,強大的衝擊撞開了裂口,於是所有的攻擊目標就聚集在了那個裂口。就像是一個決堤口,奔騰洶湧的河流蓄集力量衝向決堤!
林中同樣出現了近百人,呈現環狀包圍秦軍。隻見他們眼神茫然,毫無生機,身體木訥,舉止怪異,卻率先發動攻擊。
他們一起衝向了秦軍。鐵軍方陣以鐵盾阻擋,長矛刺殺入侵者,直接將衝來的敵軍刺透倒地。其中一人衝進方陣揮劍刺殺兩三人,步戰重兵同時刺中此人身軀。一戰之後,敵軍全被斬殺,而秦軍死傷不足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