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四年,大明王朝的新年是由派兵征討大漠開始的,這個開頭也在冥冥中預兆了這一年兵戈不停的基調。
大軍出行後,明王朝的國都應天府便陷入了一派學術氣氛之中。
大明的皇帝命令公候子弟全數入國子監學習,此舉一則是為了解決漸漸成長起來的公候二代們無所事事的情況,另一個原因也是昭示國君開始重視人才儲備和培養了。
去歲因左丞相胡惟庸謀反一事,大明中樞機構大批官員落-馬,南、北京兩座都城足有一萬五千餘人因此殞命,受牽連貶謫的更是不計其數,整個行政機關進行了一次大換血。
而更糟糕的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左丞相謀反案使得大明的帝王似乎失去了對臣子的信任,朝堂上的血色還未被漫天春雪所覆蓋,大明的帝王便連下數道旨意,廢除了自先秦綿延至今足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宰相一職,將天下權利盡攥於手中。
同時,為了化解官員同鄉抱團的地域朋黨問題,這位年過五十的帝王開創了科舉任官史上的一大創舉——南北互換用人。
此後,祖籍南方的考生授官一律往北走,祖籍北方的考生則一路向南,此舉將家族姻親對官員的影響降到了最低,也有效打擊了官員對地方的庇護行為。
但這還不夠,大明的皇帝顯然是覺得還是自己人用的順手,於是他一方麵修建國子監創立官學,另一方麵將諸多經書送到北方學校,吩咐北方學子好好學習,很有讓南北學子打擂台的意思。
但這位大明王朝的第一任開國皇帝鬧出的動靜再大,也與位於雲南行省東北角的芒部路毫無關聯。
因為,此時此刻,雲南的所有權還在大明王朝的前任——元王朝的手上,大明的任何變革在他們看來也就是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已。
沒錯,雖然大明建立已有十四年有餘,但卻仍未完成實際意義上的統一。
其實,這位大明的皇帝陛下自登基開始就表現出了對於收回雲南一地的勢在必得。
在這些年內元庭也在大明的謀算下先後失去了貴州、四川等地,如今的雲南已經被明王朝同潰散到北方草原的王庭割裂了開來,成了一塊名副其實的飛地。
而且這塊飛地本身還不完全歸元庭管理,如今的雲南是由元庭和曾經的大理國王室段氏劃洱海而治。以元庭如今駐紮在雲南的兵力來說,和大明開戰無疑是以卵擊石。
但這是元庭需要擔心的事情,當地的原住民對這一觸即發的局勢卻十分淡定。
因為對於大多數的雲南原住民們來說,無論管理者是元還是明,和他們都沒有太大關係,雲、貴、川三地一向山高皇帝遠,無論誰做了皇帝於他們而言也就是換個納稅對象而已,別的都無甚影響。
除了當地土族首領需要苦惱下被征召打仗時候是要渾水摸魚還是要出點力氣外,壓根沒人在乎如今的局勢。
——以上,是木白花了大半年時間收集信息得出的結論。
花的時間確實是長了些,一方麵是由於他不擅長收集信息,另一方麵則是因為語言不通,在搜集信息之前,他還要學習當地的語言。
雲南地形獨特,崇山峻嶺便是天然的屏障,特殊的地理條件致使了此處多民族多文化的。自秦漢之後,此地雖斷斷續續受到了漢文化的影響,但總體來說文化和語言係統還是自成一體。
如今,本地的主要語言是大理國的官話以及元國的蒙古話,他如今生活的地方用的是一種叫做羅羅的本族語言,而很巧,這三者木白都不會。
然而,這三種語言放眼本地人每種都會的人都不多,更不必提木白並非此間人了。
——他其實是接了升級任務後被直接傳送到此處的後世來客來著。
其實說是後世也不太妥當,要論真實年齡的話,木白可以當許多人的祖輩。
隻是他大夢千年,一覺醒來發現自己躺在了一個舒適的櫃台裏,麵前站著一隻貓。他還在迷糊的時候,那隻自稱是什麼秘書的貓忽然開口對他說恭喜醒來,要帶他離開雲雲,然後木白就迷迷糊糊地被帶到了一大能雲集之地,開始了要為自己口糧而奮鬥的打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