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天之前, 木白從沒想過自己還能這麼慘。
他居然得挑燈夜戰幫好兄弟寫作業!!!
在昨日提出自己的建議後,富貴哥居然說他說得太多了沒有全部記住,所以拜托木白寫成小作文。
木白當然是拒絕了呀, 本來就是隨口一說的東西,寫下來總感覺怪怪的, 但他沒能抵擋住他富貴哥的各中誘惑……
不得不提,他富貴哥真的很對得起他的名字,對於不情不願的小朋友,朱富貴直接掏出了必殺武器——廣政石經的《周易》拓本。
廣政石經是以唐開成石經為原本, 由後蜀丞相毋昭裔發起,蜀國國滅後由宋人刊刻,因此一般大家都叫它後蜀石經。
別看它是從後蜀時期才開始鐫刻的,但它其實從開始到完成足足曆經了兩百餘年, 經幾代人的交接棒,直到宋末才真正完成, 比起木白等人在開封特地去開封太學抄錄校正自己書稿的開封石經,它是名副其實的起步早、走得慢。
當然, 走得慢也是有原因的, 廣政石經刻了儒家十三冊聖賢書。從體量上來說, 這由官方發起, 又由後代完成的石經甚至超過了由官方鐫刻了九冊經書的開封石經。
不過開封石經使用的是篆、真兩種文體,藝術價值極高,但後蜀石經卻一並刻上了當時的儒家大能的注解,從學渣的角度而言,後蜀石經對他更有用啊啊啊!
但很可惜的是,這一千多塊刻有石經的碑文在南宋末年突然消失了,沒有人知道是誰搬走了這些巨石, 也沒有人知道它們最後的命運,流傳在這個世界上的隻剩下廣政石經的傳說及其拓本,還有零散幾塊散落的石塊——從這些明顯被敲碎的石塊來看,石經的結局一定不會太好。
不過幸好,廣政石經還在巴蜀的時候是由西漢教育家文翁所創辦的文翁石室所保存,文翁石室本身是一座官辦學校,存有教化之責,因此在其存在的年間,石經留下了諸多手抄本和拓本。
但同樣因為宋末、元末的兩場浩劫,這些拓本也多散逸,而現在,就在木小白的桌案上,放著整整一套的宋拓本,簇新簇新的!
這拓本保存的完好程度甚至可以讓木白聞到那一百多年前的墨香。
“這是太子宮中的藏書,全套有一百零一冊,不好全部帶來。我聽聞你《周易》未校對,便選了它。”被小孩迸發出來的歡喜情緒感染,“朱富貴”亦是勾起了嘴角,對孩子道,“這是……有感於你們對學習的熱情,所以特地借給你們看的。”
木白捧著書已經歡喜得失去了辨別能力,因此他完全沒有注意到朱富貴在說這句話的時候直接省略主語這中情況有多奇怪。
他用手指摸索過書封上的“東宮書府”方印,全部的心神都掛在這冊拓本上了,估計這時候無論別人說什麼木白都不會覺得有任何問題。
木小白不僅僅是為了自己get新版教科書高興,他還想到了自家先生。
先生手上也沒有教科書啊!如果他能抄一份送給先生的話先生一定很高興,萬一,萬一自己沒考好應該也不會覺得很失望吧。
木小白別的不怕,就是有些擔心自己表現不好會讓先生失望,但他心裏又很清楚,以自己的實力和年齡,估計就是來走個過場的。
不是他漲他人誌氣,就拿同為西南地區的四川來說吧。
他費盡千辛萬苦拿到的石經拓本主體已經在人家那兒存在百來年了,這就相當於現代拿著王x雄教科書的學生去和王x雄執教的學生k,倒也不是說百分百會敗,但也的確起跑就讓了別人半個身位,得在劣勢的情況下進行追趕。
但無論如何,能夠有追趕的機會就是幸福的,人生最大的不幸不是趕不上,而是連追趕的機會都不給你,直接就給你判負。
木白捧著書恭恭敬敬地衝著小夥伴一躬身,認真許諾:“我會好好保存書冊的!”
看在書冊的份上,什麼代做作業都無所謂啦,就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雖然這麼說,但是同時兼顧寫小作文和念書還是有些吃力的,木白不得不挑燈夜戰,好在他富貴哥隔了幾天後送給了他好幾對上品蠟燭,這才免去他油燈熏眼之苦。
比起可憐的哥哥,沒有學習任務的木小文要快樂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