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和木白說話有助於增加滿足感, 此後這位學徒又和木白兄弟嘀咕了好半天,甚至就連哪家店能夠買到更廉價但質量很過關的布料,哪家店全是廣告效應實際上布料根本不行等信息都分享給了他們。
要知道, 這可是商業機密啊!
木白後來將信將疑地帶著弟弟去了對方強推的店鋪, 結果真的買到了連木小文都非常喜歡的物美價廉的布料, 扯出來的裏衣既透氣又保暖,還不容易縮水,舒服極了。
這布料唯一的缺點就是顏色有些暗沉, 據說是因為原材料是沒有漂洗過的棉花, 但這沒關係啊, 沒漂洗過的更健康。
木白當下又買了好幾匹分享給了小夥伴們, 小夥伴們用了都說好。
其實,他最想送的是他們還在雲南的先生師兄他們, 在雲南,這樣的棉布可是極其昂貴的。雲南當地主要是以木棉為主,木棉的纖維短,保暖性遠不如草棉不說還更粗糙,保暖性其實也還好,雲南雖然溫差大,但極冷的時間也不長,不過粗糙這點的確是致命傷。
“可惜雲南那塊地方不適合種植棉花。”在布莊晃了幾圈, 靠著自己那張臉探聽了不少消息的木白遺憾地自言自語道, “雲南日照雖夠, 但太涼快了,棉花適合種在更南邊的地方。”
“暖和的也不行呢,我們那兒也曾經也有人來推廣過種植此物。”沈二恰巧走過,聽到這句話後湊過來坐到他邊上, “隻是連續種了兩年都失敗了。這東西在收獲時候不能碰水,但瓊州島多雨,它的收獲季偏偏是我們那雨水最多的時候,農人調整了好幾次下種時間都沒用,最後就放棄了。”
作為一個曾經和體質以及命運搏鬥過,因此生生啃下過好幾冊農業書籍的理論達人木白發出了遺憾的歎息聲。
這就是農業的一個悲哀之處,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有些地方明明自然環境的合適度達到了十之八-九,但偏偏就是那相差的一二分,就能讓結果變得完全不盡如人意。
這種情況和那種自然環境達到滿分,但因為種植者自己的體質問題而無法得到大圓滿的結局比起來,也不知道誰更倒黴一些。
木白:= =
“其實,要說到適合種植的話,還是南邊那些國家更得天獨厚一點。”比起地處內陸的眾人來說,生長於瓊州府的沈二對周邊國家的情況反而要更了解一些。
正好溜達過來的他不由得感慨道:“無論是天竺國還是真臘都很適合種植棉花,而且在他們那兒棉花非常廉價,如果我們能從他們那兒直接采買,就算加上運輸的費用估計也不會很貴。”
“但我們沒什麼可以和他們換的,他們也不缺米糧,對瓷器也沒有太多興趣。”
眾人齊齊沉默,沈二喃喃自語:“聽說天竺、真臘、暹羅那些地方的土地肥到撒把種子不用管就能長的程度,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路過的一個廣東學子也坐到了他們身邊,分享自己的聽聞:“的確是真的,我的祖父當年……就是前元的時候,曾經做過船員,他去過爪哇和暹羅,回來時候就曾經說過這個。他說,那兒的農民在春耕後就可以不用管莊稼,直接等著秋天收獲就行了,所以他們那兒念佛的人特別多。”
搞宗教信仰這東西其實是非常耗費時間的,畢竟無論是以鞏固信仰為目的的各種儀式法-會,還是給信眾發福利的祈福儀式,或者是以宗教為緣由的各種大型節日,都要消耗信眾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更不必提一些宗教還鼓勵信眾為其奉獻手工製品乃至於雕塑、神像,信眾們隻有在解決了自己吃飯問題之後才有餘力來發展藝術審美、研究手工藝,當然,這得排除掉那些虔誠到腦子不太清楚的信眾。
家人餓個半死,自己卻頂著個咕咕直叫的肚子千裏迢迢去拜神的也不是沒有,不過這種人木白若是遇上了都會建議他別拜了,遇到這種不靠譜爹媽的孩子才是應該去拜拜才對。
當然,這類民眾的生活水平也不至於太好,生活條件極為優異的情況下,人的信仰也是發展不起來的,畢竟宗教這個東西出現的主要作用和噱頭就是消泯痛苦。
除了生老病死外,大部分富人的苦楚比之窮人必然是少得多。雖然富人也是宗教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勞苦大眾才是宗教的基石。
而南亞的不少國家都是處於這種狀態。
他們所在位置靠近赤道,日照豐富,氣候環境極其優越——北部有喜馬拉雅山脈擋住南下的寒冷空氣,南部有來自海洋上的濕熱氣流帶來降水,絕大部分地區都是雨熱同期。作為畝產最高的農作物,水稻最喜歡這樣的生長環境。
所以,在那裏,水稻不需要太多的照顧,當真是春天撒把種子都能自己長成。
不過,正因為大部分南亞地區的農民都生活在不用太努力就能吃飽的環境中,也塑造了當地人相對不太積極的生活態度,這也為宗教的崛起提供了天然的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