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 深受季風影響的華夏大地迎來了一波大考。
在南方嘩嘩下雨的時候,北方人蹲在幹裂的地裏頭唉聲歎氣,不多久, 北方嘩嘩下雨的時候又換成南方人發愁歎氣了。
但無論誰歎氣,他們歎的氣都沒有應天府的大明官員們多。
不得不說一句, 在朱元璋手底下能保住烏紗帽的, 基本都是人才中的人才。洪武帝這人看人眼光奇準無比, 被他點過名的人在後世一個個都成了棟梁之才。
在曆史上, 朱棣手下的能人異士不少都是在洪武朝就已經冒頭, 被朱元璋安插在國家各處進行實幹培育的。
可惜洪武帝做夢都沒想到,自己當年插在各處的小甜菜們並沒有被自己選中的王位繼承人所用,反倒被移栽到了造孫子反的兒子田中。
這些人一部分幫著永樂帝掀翻了孫子,一部分則是順應了帝位的更迭, 成為了永樂朝的股肱之臣。雖然其中也有不少剛正不阿之人,因不願意給朱棣當官而付出了生命代價,但比起前者來說人數還是少了不少。
總之, 洪武年活下來的官員有多好用,在培育人才上差了老爹不止一截的永樂帝可親自現身說法。
不過現在, 這些官員大多還在苦熬之中。
“謝天謝地,幸好今年開了科舉,咱這多了些人,否則我家娘子現在應該已經為我送葬了吧……”宛若幽魂一般的戶部小吏癱在椅子上喃喃自語著, 他抱著已經磨出包漿的算盤,半個靈魂已經飛在了空中,還有半個要吐不吐。
整個人距離殉職還有一口氣。
“是啊, 每年這個時候都得有幾個躺著出去, 今年真是不錯啊。”另一個小吏應道, 他比前一個小吏稍稍精神一點,此刻還能拖著腳在室內挪動。
見到同僚那生不如死的模樣,這位小吏連挪過去的力氣都不想出,隻是站在原地鞭策道:“繼續幹,不要停,你現在停下會有更多文件堆存下來的!”
“不,讓在下歇息一下吧,我想要做一個沒有籌算的夢!”第一個小吏發出哀嚎,“如果我有罪,那就讓《大明律》來處罰我,而不是讓我每年都要過一個永遠算不完賬的夏天!”
“失禮了。”就像是回應他的話一般,門口傳來一陣清脆的扣門聲,抱著一疊文書的青年走了進來,“諸位,這是河南各州縣送來的水、旱患定損報文,共計十四份,請二位簽收一下。”
第一個小吏將頭默默埋了回去,並且發出了悲慘的嗚咽聲。另一個小吏見狀忙走了兩步,擋在了同僚麵前,試圖拯救本部的顏麵,但他擋得住一個擋不住全部。
就在他背後,籌算部除了還有幾個木然撥打算盤的小吏,大部分都癱在了房間的每個角落裏。
這也是該部的特色了,每年夏、秋都會發生類似的場景。
戶部作為六部中工作事務極其瑣碎也最重要的部門,其最忙碌、員工基數最大辭職率最高的部門就是籌算部,這個部門的唯一工作就是打算盤對賬。
隨著大明帝國版圖的擴張以及經濟活動的複雜化,這個部門的人手也一直在擴充,但是無論他們怎麼擴充都永遠跟不上業務需要。
所以,每到對賬之日,就連長官也要擼袖子上,但多一個勞動力也無法改變該部對賬期間從上到下都是蓬頭垢麵癱倒一片宛若死狗的形象。
久而久之,戶部的同僚們都已經對他們這個模樣見怪不怪了。但是麵前的這個小年輕是新人,咳咳,在新人麵前總得留點麵子。
小吏將文書一一清點完畢,確認沒有無損後在回執單上落印,他表情端莊地頷首,很有風度:“收到了,辛苦。”
“職責所在。”身著青色袍服低品級的青年微微一躬身,忽然做出了想起什麼事的模樣,“敢問前日送來的賬冊可有對完,若是已經對好可交予在下,不必煩勞諸位再送了。”
半個靈魂飄蕩的小吏宛若春閨怨女一般喃喃道:“出現了,催債的出現了。明明我們都已經這樣了,你也不關心我們到底累不累,嗚,你什麼都不關心,你隻關心什麼時候能拿到賬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