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福建的書商有些煩惱。
皇太孫乘坐的官船抵達泉州港已經有大半個月了,他們也做了相當多的準備,最近掌櫃們露出的笑容是以往人生的幾十倍, 拿出的耐心比起當年討老婆時候都不遑多讓,臉都要笑僵了, 但是就是沒有什麼動靜。
官船上每日人來人往,福建本地官員也屢次登船彙報, 出入人數並不少, 但是就是沒有人看到代表皇太孫身份的輿車出現,也沒有任何一個書商被召見。
絕不是他們漏看了, 這些書商彼此之間都留了眼線,日夜盯防, 就怕有誰搶跑,也正因為他們施展了如此緊迫的盯人之技,他們才能肯定,迄今為止絕對沒人被太孫召見,大家還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難道太孫此行前來不是為了探訪出版業?
沒道理啊, 大家得到的消息雖然來源渠道各有不同,有的是幕後東家, 有的是忠實讀者, 還有的是暗暗投稿的朝廷要員,但不可能所有人得到的消息都是錯誤的吧?
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多心的緣故,他們總覺得最近來書店閑逛的青年男子數量有些多, 這些人個個模樣不凡, 有的清俊秀氣, 有的威武雄壯, 但這些人都有一個特點--隻看不買, 任掌櫃和書童說得天花亂墜,這些人都隻笑眯眯地聽著,也會跟著介紹翻動書冊,但就是不買。
偏偏這些人的年齡和太孫相仿,搞得他們最近看到青年人心情都格外複雜。
雖然在過往也會有這種狀況,畢竟做生意哪有次次都能成的,但如今這種頻繁程度未免也太高了點吧?既然不是來買書的,就不要和咱開開心心地聊天啊喂!一片真心錯付的感覺可真是太糟糕了。
另外,掌櫃們總覺得那些人的眼神有些微妙,看得他們內心總有些惴惴。
總感覺自己是一隻麵前吊著一條魚的貓。這是自己在高壓力之下久等人不來產生的錯覺嗎?掌櫃們深深地怨念了。
而他們怨念的對象此刻正有些樂不思蜀。
在宋元時期,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泉州港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大港,因為其水路優勢以及當地那些被財帛吸引來的眾多蒙古人和色目人所形成的威懾力,因此,在明滅元之後,定都在沿海城市的洪武帝格外重視海防。
泉州港麵臨著隨時有可能被人從海上發動攻擊的潛在危險,彼時,天下初定,百廢待興,分身乏術的洪武帝幹脆直接下令關閉了港口,而這一關就是近二十年。
這二十年內,由於本身就地處多台風區,又久無人維護,港口一度寥落破敗,昔日高聳入雲的搬運梯已然損壞,碼頭的木板也早已被颶風掀翻大半,但瘦死的駱駝到底是比馬大,這二十年冷落雖傷了港口的皮毛,但筋骨卻還在。
在數年前洪武帝下令試著重開沿海港後,第一批開放的泉州港便以極快的速度複活,當地的商戶不等官府號召便自發前來修建碼頭,甚至連尋常的農夫也不需官方派發徭役自發前來。
不過一月有餘,此地便從荒草、破敗、爬滿藤壺的不毛之地重新變成了大明的海上門戶。
雖部分功能性房屋還需要時間搭建,但港口目前已經可以承擔裝卸船以及簡單的補給、修補任務了。泉州港的複活速度讓應天府的大明中樞都感到驚訝,就連端坐於廟堂之上,自身創造了無數“不可能”的洪武帝在當時也發了感慨。
而四年後的現在,此處已然成為了大明國際交流的重要窗口。
光官船停靠的這小半個月內,木白就遇到了三艘來自不同方向的商船,還都是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