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第 143 章(1 / 3)

在各種意義上來說, 大明的洪武皇帝都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人,除了眾所周知的行業翹楚外,也包括他的生娃能力。

在醫療技術匱乏、兒童夭折率極高的時代, 洪武帝一連生下了三十多個子女,還大部分都活到成年, 高壽者也不在少數,最重要的是質量還奇高, 各行各業的人才一抓一大把, 光這一點就足夠讓大部分後繼無人的帝王嫉妒不已。

但這對於洪武帝來說也是個甜蜜的負擔,孩子多就意味著養育成本增高。

到了適婚年齡,無論嫁娶對於大明皇室而言都是一筆巨大的支出, 不過這也有好處, 因為洪武帝的孩子們都紮著堆成年。如今大明的禮部官員對於操持皇子或者皇女的婚禮已經自帶上一整套的規製以及準備了。

簡單的說熟練度已經刷到了頂級。

但皇太孫的婚禮稍稍有點不太一樣, 在曆史上,皇太孫的存在便少之又少 ,而即便是有皇太孫存在的朝代, 留下的曆史資料中關於婚禮的規矩和用度也幾乎都不存在紙質記錄。

因此當得到太孫殿下將要成婚的消息時,禮部的一幹官員都感覺一個頭兩個大, 首先作為皇孫,太孫殿下的婚禮製度肯定不能超過太子,但是作為太孫,殿下的禮製又要超過普通的皇子,這就很難把握尺度了——尤其在前不久剛有一波賜婚的情況下。

雖然就身份而言存在高低, 但皇孫到底是小一輩, 同一個時間成婚的, 侄子比叔叔的儀式更隆重這個說出去總有些不好聽。

這一個不好就會得罪兩撥人呐!

而且最重要的是——準備時間不夠啊陛下!!

這年頭普通富戶的孩子成婚都得提前個半年一年做準備呢, 更何況是皇嗣, 而且之前連點風聲都沒有,大家都毫無準備啊!

就在禮部官員團團轉的時候,準備溜達著去司天監的太孫殿下路過後直接大手一揮,表示一切從簡,不必著重準備。

“於情皇祖母正在病中,受不得勞累,於禮我為晚輩,規製越過叔叔們也說不過去,而且這個時候我也沒那個心情去大辦婚事,一切從簡即可,皇祖父那邊孤會過去說,諸位便先準備起來吧。”

禮部侍郎聞言有些遲疑,他抬頭看向說完話準備離開的皇太孫:“殿下,恕臣失禮,還有一事,敢問太孫妃可還有家人,聘禮又要送往何處?”

木白沉默片刻,有些遺憾道:“多年過去,太孫妃在大明已不知是否還有家人了,聘禮你們就下到傅家吧,便從那兒出嫁好了,這事孤稍後會同潁國公商議,待到確認下來後再派人通知你。”

“喏。”禮部侍郎恭敬應允,借著行禮退開的姿勢完美掩住了麵上的表情。

天呀!在大明沒有了家人的太孫妃為什麼是從潁國公家出嫁?這非親非故的……

禮部侍郎嗅到了瓜的清香,但他麵上不動如山,作為一個在洪武帝手下的打工仔,控製住自己八卦的欲望可是很重要的生存哲學,有多少前輩前仆後繼得為了追瓜翻車墜入山崖,他可是好不容易進到最不容易出錯也最安全的禮部的,必須要忍耐……忍耐……忍耐不住啦!!!

禮部侍郎悄咪咪得用含蓄又委婉的語氣到老上司這兒問了一嘴,東拉西扯了一堆,中心思想就是——潁國公有沒有流落民間的閨女?

是的,他想歪了,以為準太孫妃是傅友德的私生女來著,禮部尚書當下就送給了這個屬下兩個白眼:“你覺得潁國公傻嗎?”

“啊?”屬下一臉懵逼,呆呆達到:“應,應是不傻吧,屬下未曾與他來往,但既然他能領兵……”

尚書立刻氣沉丹田:“既然他不傻,難道他不知道家中有個太孫妃能有什麼好處嗎?潁國公家中又沒有河東獅,就算太……咳,那位是私生,也完全可以認回來啊。”

禮部侍郎頓時恍然:“對哦,既如此潁國公沒有認回來,那麼那位當真是海歸之女啦?”

“是不是真的海歸之女不重要,”禮部尚書加了個重音:“重要的是殿下說她是,那她就是。”

“這,這不合製度,按大明律,隻要並非是罪人家眷,就算是民女也可為皇眷,何必假借他人之名!既然用了旁的名頭,那太孫妃莫非是……”侍郎眉頭皺起,剛要暴起,腦袋就被禮部尚書敲了一下:“噤聲,瞎說什麼呢,誰和你說這個了,你這呆子是怎麼做到侍郎這個位子上的?”

禮部侍郎愣了下,呆呆說道:“前任因科舉統籌不善,被發雲南充軍了……”

……誰問你這個了。

禮部尚書頭上冒出了三道黑線,很不想再同這個二愣子說話,但左右想想這種傻乎乎的屬下顯然不是個會捅刀的,雖有些迂腐但在禮部這個位置上這也不算缺點,看了看身側都是自己人,這才有些無奈得悄聲和人說明白:“太孫妃出身海外,又是前宋遺民,我大明建國便是承唐宋之遺風,所以前宋遺民也是大明人。”

見屬下理所當然得點了點頭,表示這是當然的,尚書深吸一口氣:“前宋遺民就是大明人,前宋遺民尋到的土地自然也是大明所找到的,前宋遺民在當地耕耘了許久,那麼就等同於那塊土地【自古以來】便有大明的痕跡,懂了嗎?”

換而言之,太孫妃到底是哪兒來的人並不重要,隻要戶籍上說了她是來自海外之地,又為大明帶回了珍貴的海洋輿圖,那麼她就是海外之地的人。

有了這個身份,大明的船隊一旦尋到了疑似海外之地,而當地又恰好無人占領,那麼無論大明做什麼都是名正言順,如果有人占領,有太孫妃這個身份也方便二者建立友好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