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第 173 章(1 / 3)

在後世的記載中, 燕王兄弟的這次出行被定義為了“亞歐大陸和美洲板塊命中注定的初次相見”。

誰也不知道這艘搭載著大明最尖端火器的遠洋船隻究竟是怎麼完好無損得跨越廣袤的太平洋,又是怎麼在純風力的情況下抵達到位於中美洲的古墨西哥,他們隻能根據文獻記載推斷, 朱棣的船隻是被秋季海洋上的颶風吹偏了航道, 為了躲避□□的洋流, 他們駛入了相對平緩的北赤道逆流區域, 並且借由這股逆流的流速, 以最近的直線距離傳奇版抵達了中美洲,並成功登陸。

為什麼說傳奇呢?因為比起大部成因是海上季風因素, 故而擁有寬廣過度帶的各大洋流, 赤道逆流的起因完全是因為它的兩個鄰居都是從東向西流動,以至於太平洋西邊的水比東邊高, 所以產生了因水位差而形成的補償流。

這種補償流的寬幅僅有2個緯度, 也就是222公裏寬,但這從南京出發能夠直線抵達的直線距離放在海平麵上著實不算什麼。

尤其是這條窄窄的逆流還夾在兩條流速更快也更強的反方向洋流之間,大明的船隊究竟是如何在茫茫大海中,在沒有雷達和衛星定位的情況下走向了正確的方向抵達美洲大陸這件事著實過於離奇, 以至於讓後人紛紛yy大明是不是發明了極高的牽星術,才能在海上判定位置。

但事實上……他們隻是跟著雨帶在行走而已。

大明的每艘船隻在出行前都會根據船員數量、目的地遠近盡可能得做好完全的準備,而“勝利號”上有兩位親王, 前往的又是不知道在何方的陌生大陸, 考慮到可能出現的各種危機,這艘名副其實的海上巨輪上, 就連物資的儲備也是最頂級的。

這艘在十四世紀的海洋上當之無愧的海上巨輪上甚至有著一個完整的生態圈,從種植到人畜排泄物的再利用都有相對應的處理手段, 船上甚至有個小型的動植物養殖場, 讓船員即便在航行之中也能吃到新鮮食物。

從食物的角度而言, 無論是北方的麥粟還是南方的水稻都有配備、醃菜、風幹炮製後可以食用很久的肉幹都帶了很多,為了船員的心情,船上甚至還配備了數量不少的甜漬產品,這樣的配置下一般情況下並不會有糧食危機發生。

而且如果實在有必要的話……船上還配備了各種漁具。

但這些食物中最受歡迎的卻是這些年新推出的罐頭食品。

在大明鐵器冶煉進入了一個新紀元的時候,鐵器鑄造技術的出現令密封的罐頭食品成為了可能,機智的大明工匠采用了兩個罐頭相互擠壓疊加的方法完成封口,又用封閉效果極佳的食用油作為隔絕氧氣的原材料,無論是魚類還是肉類都能長時間保存,且開蓋即食。

而換上糖水為原材料後,還能儲存新鮮的水果。

唔,其實木白一直懷疑大明的王爺們往外走是不是為了領取這些罐頭食品的緣故,受製於鐵器的產量,這些罐頭食品隻供給了軍需,而且主要還是北部軍區,而如今大明四海升平,就算是諸多藩王都有鎮守邊關的職責,也不是想吃就能吃的,反倒是出航時候,為了照顧船員的身體需要,每次都能領走一大批罐頭食品。

咳咳,扯遠了。

事實上在遠洋航行中,最危險的反而不是食物,而是淡水。

雖然在出航前船上裝載了大量的水和酒液,但誰也不知道海上航行需要多少時間,就算可以使用煮海水的方法獲取淡水,對於船上搭載的燃料也是一大考驗。

所以在發現自己迷失方向之後,已經有了豐富出海經驗的朱棣在第一時間讓船隊有意識得向雨帶靠近。

恰巧,赤道逆流所在的範圍正是這樣一個高溫多降雨的雨帶。

是的,事情的真相就是這麼的不浪漫,至於木白為什麼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