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論壇體慎買(1 / 3)

主題:震驚!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小日子還沒600年前的明朝人舒服?

樓主不是uc編輯部的, 隻是的確太震驚了,今天看了新播出的《考古實錄》看到裏麵打撈出的明朝樓船複原圖,內心滿是臥-槽, 這種有觀景台、有海景房、有娛樂室、有海鮮養殖、有小型遊泳池的船……不就是現代的郵輪嗎?!

實不相瞞□□絲如樓主至今都沒有上過郵輪,現在知道600年前的古人上過, 頓時就伐開心了, 於是樓主就生出了對比之心, 想要從和古人的生活對比中獲得快樂……

然後,然後, 樓主就暴風哭泣了!

為什麼明朝人的生活會那麼舒服!!

樓主更不開心了, 樓主準備來報社了,樓主準備讓你們也不開心一下, 給你們分享一下樓主查到的資料【圖】【圖】【圖】【圖】【圖】

1l:又來了又來了, 不做人事的樓主又來了!

2l:……沒有網沒有電的古人生活能有多快樂……進來看之前我是不屑的, 但現在,到底還是我太年輕,我隻能說……有錢真的能為所欲為!!!

3l:震撼我全家,你告訴我風扇這玩意是明朝發明的,哇看這示意圖,前頭放水簾,這除了是手動的,不就和現代的空調扇一模一樣哇!

4l:何止啊, 我上次在江蘇博物館還看到升級plus版本, 水簾前頭放個果盤,純天然果香香薰, 博物館放的複原品還是好幾層的, 用來放不同水果, 好家夥,前中後調複合熏香,就問你怕不怕!

5l:hmmm……其實我一直都有點困惑,雖然在很多文獻小說上都看到了這種熏香方式,但是真的有香味嗎?我也試過將家裏的水果放在那兒,但隻有很靠近才有一丟丟味道。

6l:樓上的,其實有的,但是這個水果挑選要有技巧。

首先你要選擇皮比較薄、香味也比較濃鬱的水果,比如桃子、枇杷之類,如果是果殼比較厚的水果就要剝開然後放在冰碗裏,比如荔枝、龍眼。

還有些皮厚的就得時不時在皮上劃拉幾下,比如橘子、橙子,當然,以上行為會導致水果快速氧化,所以這種用作芳香劑的果籃都是一兩天一換,換下來可以賞賜給下人吃,而這放到我們現在那就是“媽見打”行為。

7l:樓上說得很全了,我來補充一點,理論來說古時候的水果香味會比現在的濃鬱。

現在我們吃到的水果都是經過培育後的,著重強化了糖度,所以去除了各種會造成口感沒那麼甜的各種“雜味”,而那些雜味很多都是芳香物質,所以很多人覺得現在的水果沒有小時候香……那是真的。

由此可證(敲黑板)以前的水果味道怎麼樣不說,但是起碼香味是多種多樣滴!

8l:怪不得!我就說,現在的水果沒有以前的味,上次我買了某連鎖品牌的枇杷,賊貴,淡的和水一樣。

9l:樓上的,枇杷這東西就必須吃熟,你在江浙滬的話可以到小區裏麵去摘,當然,前提是你得先確定小區沒有打農藥,那個枇杷是巨好吃!

10l:……的確,就是核大。

11l:等一下這個不是公共綠化地,可以摘嗎??

12l:看小區情況吧,新小區都是景觀樹不能摘,但是老小區的話一般這種枇杷樹都是個人種植,然後在改建的時候被劃為公用的,那種隻要居民同意摘一兩個吃吃沒所謂,但是注意,不要爬樹、不要踩草坪,摔下來、被蟲蜇了、被鳥啄了請自己為自己負責,別去找物業要賠償,都是成年人了。

13l:樓上,說出你的故事。

14l:沒故事,隻想說一句,叫人學物管者天打雷劈!

15l:反對樓上,叫人學醫天打雷劈!

16l:反對樓上兩樓,叫人學法才是天打雷劈!

17l:個人覺得學財務才是吧……

18l:等等你們不要跑題,看看樓主啊,樓主會哭的,順便我覺得文學係也不咋滴,就算把我埋在土裏我也要用我半腐爛的身體大聲喊一句,勸人學文天打雷劈!

19l:樓上大可不必,話說不用憐惜樓主啦,本論壇眾所周知,樓主就隻負責提出話題,偏不偏看天命,做樓主的一定要很堅強……哎,想想還是古人好,都不需要考那麼多,羨慕古人 1

20l:……不,這個我要反對樓上,曆史學學生前來安慰你,古人考的科目比我們更多。

21l:不會吧?他們不就是考文化課嗎?我看電視裏就科考,考四書五經還有個策論,別的也沒啥了啊。

22l:海事大學學生不請自來舉手,大學第一堂課中,我有起碼不下十門課的老師告訴我我們的學科源遠流長,其專業的開辟可追溯到明朝(微笑)

23l:樓上,這也太誇張了吧!

24l:不誇張,主修的選修的,隨便掰掰手指就有一堆,已經畢業好幾年了,我記得的就有輪機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物流管理、國際經貿易、航海技術,還有好多,就連高數都會告訴你現代高數的基礎是元明時期奠基的,如果你再跨專業去外國語學院的話,那翻譯課老師估計也會告訴你源於明朝。

25l:……不,別的也就算了,翻譯是什麼鬼?

26l:樓上,嚴格來說,現代翻譯還真的源於明朝,雖然這個行業古已有之,但是形成學科、劃定行業準則和條例,以及有了明確的人才培養而不是純野生的要從明朝開始。

順帶一提,翻譯的好鄰居外交的很多相關學科也是從明朝開始的哦,因為出現了培訓機構和大量的人才需求,所以明朝開啟了專項科目的錄取機製……以及……考評。

是的,資格證和從業等級製度,也是從明朝開始的。

所以,諸位即將法考、財考、醫考、建考的同誌們,讓我看到你們的雙手!!

27l:靠!

28l:淦,這就是萬惡之源嗎!!

29l:吾輩痛苦の來源!!

30l:等等,我突然發現我們比古代人幸福的一點了,雖然都是考級,但我們起碼可以在自家考,不用千裏迢迢跑去京城!

31l:……樓上為了自我安慰真的是很努力了。但是!我要很不幸的告訴你一個壞消息,首先他們和我們一樣大部分的基礎考試也能在省會城市完成,不用一考就去京城。

其次,就算有考試要出行,他們也有各種補貼,如果是特別強的人才的話,還有各部門為了拉人時候的特殊照顧。

比如諸位知道的幾位大神就曾經遇到被官方部門搶人引發的修羅場,其中是大佬徐霞客最出名,這位和本身是官場中人的另一個大佬徐光啟不同,他長期在民間行走,加上比較全能,所以各部門搶人最為激烈。

據說當時堵在這大佬門前等著他乘車好送人去考試的馬車就有十多輛,硬生生得把路給堵了。就連徐霞客選擇了地理科的車之後他們還覺得不夠,一路護送回京並且各種說服,最後徐霞客大佬不得不在盛情之下又參加了幾門考試。

所以你們懂我們和他們的區別了吧,我們,是花錢求考官爸爸給機會讓我們考試,大佬,是考官求著他們參加考試的。

泣。

32l:這是真的麼?也太誇張了吧,也沒必要吧!

33l:樓上一看就不學曆史,來來來,高三在讀複製給你咱們的思政課文【我國從明朝設立了對特殊崗位和特殊職業的準入門檻,以專業性謀人才,這是明朝管理層能夠保持活力的原因。同時,這一舉動也進一步打破血緣官紳對管理層的封鎖。自此,能者為上、專人治專事也成為了我國政治文化的主基調。】

這是蝦米意思呢,就是說從明朝開始,專業領域的工作就必須要擁有專業資格證的人才能從業,所以你想象一下當你好不容易找了一份工作結果發現基本沒有工作夥伴,而你的夥伴要麼在外麵浪,要麼就還沒有通過考試……

怎麼樣,明白大佬為什麼被熱絡對待了吧?那都是社畜的自我救援啊!

34l:懂了懂了,這種坑爹的感覺也刻入了我的dna,話說不愧是在人類智商高峰的時代啊,這段話我好像也背過,現在都忘記了。

35l:我還記得我還記得,當時我們政治老師還做了個各國政治文化比對圖,中國在明朝已經從爵本位進入官本位又進入了法理製的官僚製了,隔壁的那些個還在血源貴族時代,進度條差了一大截,就連美洲都比不上的落後地,現在居然來說咱們政治不透明,專權什麼的。

可把爺笑死了。

36l:別理那幫子鱉孫,前些年不是還說中國曆史造假,鄭和船隊沒有那麼大的船什麼的,不就是仗著我們沒有實體船出土嗎。

靠,正經人誰把自己的船留著做擺設給後代證明啊,船退役了當然是拆了能用的繼續用啦!

現在各大船運公司也沒誰留著個海船做傳家寶的啊,也就是他們家,小家子氣,一點點好東西都要藏著,最讓人生氣的是還有一幫二狗子幫著說話,知乎那群人還說按照數據的確不可能,中國曆史記載有虛數實數之類的,氣死。

現在那打臉還不是啪啪的,嘖,據說那艘船上有好多文獻還沒有完全挖掘完畢,如果不是當時輿論亂七八糟的,何必那麼早公開。

37l:樓上你不懂了吧,其實那幫子人說話還是很有技巧的……

38l:37哥願聞其詳。

39l:哎,年輕人還是太年輕,你看看那些報道的主體是誰,鄭和,鄭和是誰,大明有名的航海家,他出名是因為發現了好望角和澳洲,但如果要論明朝誰才是大明出海陣勢最大的,那不是ynw嗎。

40l:……ynw是誰?我可真是太討厭這種不帶大名打縮寫的藏頭露尾風了,球球了,別把粉圈那味道帶回來啊啊啊!

41l:樓上道友,天氣如此和煦,你卻如此暴躁,不好不好,一看就是在備考期。ynw其實是一個梗,就是you know who的縮寫,是那個在記錄中知名不具之人。

42l:哈哈哈哈哈我知道,是小太孫寫的,哈哈哈就是那個《送知名不具者序》,當時我們是全文背誦的,我記得當時教育局的導讀是,此文結構嚴謹,詳略有致,在敘事中夾雜細節描繪,輔以筆者的回憶,讀來感情真摯,生動感人。

讀之前我一無所覺,讀之後我爆笑如雷,哈哈哈昂!

這他媽不就是不好指名道姓隻好匿名抗-議爹和爺爺丟下他自己出去玩的社畜抱怨信嗎!?我差點就信了,還真情感人呢哈哈哈哈!

43l:咳,樓上別這樣,小太孫還是很真摯的,他還寫了自己做了多久社畜,對比了爹和爺爺做了多久,然後很認真得表示雖然自己年紀小但是社齡並不短所以希望自己能早點找到接班人,讓兩位長輩等等他一起世界那麼大一起去看看呢。

44l:哈哈哈哈哈老父親帶帶我我要去遠行啊~哈哈哈~

45l:沒錯,就是這一股子菌菇味!

46l:菌什麼?

47l:44哥用的就是雲南的一首山歌改編啦,小太孫據說當年在雲南待過一段時間,所以可能也會染上那麼點味道吧。

48l:雲南本地人表示,首先抗-議地域固有印象,我們這兒不是家家戶戶都會唱山歌的!那是部分民族才有的愛好,而且山歌其實早期也是為了傳遞信息,歌聲是長線條,比說話更方便傳達,等到交通通暢後就沒誰一天天扯著嗓子去喊了。

順帶一提,也沒有戶戶都養孔雀。

更沒有養蠱的愛好,沒有!

49l:那吃菌子呢?

50l:……

51l:49犀利啊,果然,話越少,人越狠,真理也。

48兄也別在意,雖然你們的愛好危險了點,雖然每年到了這個時間都會讓全國人民擔心你們非戰損減員,雖然因為你們誇張的表現讓越來越多的外省人好奇那些菌子到底有多好吃,也開始跟著吃菌子,但這都是地域愛好嘛。

都是自己人,求同存異,求同存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