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韓妠在韓家生活的第一天,也算是她新生的第一天吧。因為從這一天開始,她就永遠是韓妠了,顧家的一點一滴都和她一點兒關係都沒有了。因為小韓妠才剛兩歲,自然睡覺的時間也要比劉雲靜多些,五更天的時候劉雲靜就醒了。因為每天的這個時候,韓茂剛就要起床洗漱了。韓茂剛起床後,韓恒派人伺候韓茂剛洗洗涮涮的,然後就派人到廚房去傳早飯了,韓茂剛即使是在墨韻閣休息了,早上起來也要回到清雅小榭去用早飯。韓恒派趙滿和虎翼在墨韻閣伺候韓銳,等韓銳醒了再到清雅小榭去通知韓恒一聲。卯時一刻,韓維東和蘇芳琳也要起床了,因為卯時三刻韓維東要和韓鐸、韓銳兩個孩子一起出門。一般卯時三刻,韓鐸和韓銳就要出門去甬城最大的書塾,也是皇帝創辦的書塾——博才書塾,到那裏去讀書。
博才書塾是由甬城的分封王爺澹王李炬創立的,為的就是給朝廷輸送更好的人才。澹王也因此舉收到了皇帝的嘉獎,稱他懂得為皇帝分擔,故而在韓銳一歲的那一年,皇帝將澹王和澹王妃召回京城述職,隨後又將澹王府的其他人也都召回京城,絕口不提讓澹王再回甬城封地之事。那個時候的韓家還是甬城裏一個平平無奇的人家,很快韓茂剛科考之後高中探花,但由於在京城中並沒有什麼親交近友,也無人在朝中為他說話,所以皇帝就把他放回甬城做了一個九品芝麻小官。
劉雲靜所在的劉家在甬城出了名的書香門第,二人成婚的時候,韓茂剛還未曾考取功名,韓家老太爺本想著替韓茂剛求娶他的青梅竹馬甬城的名門曆家大小姐曆娜。可曆家嫌棄韓茂剛沒有功名,家境也不是很好,怕曆娜嫁到韓家是要吃苦的,正巧何家也來替自家少爺何豫求娶曆娜,何家比韓家的家境更好些,所以曆家不顧曆娜的反對,將曆娜嫁給了何豫。後來曆娜在嫁入何家的第三年就過世了,弄得人唏噓不已啊。雖說韓茂剛沒有考取功名,但人品可比何家的那個好多了,何豫也曾到劉家求娶劉雲靜,可劉家是知道何家的家境的,因為劉家有一位庶夫人是何家的庶女,劉家也是知道何豫的嘴臉的,一直死咬著不肯讓女兒嫁到何家收拾這個爛攤子,何家沒辦法隻得求娶了曆家的曆娜,曆家覺得何家比起韓家來說,算得上是良配,才肯把曆娜嫁到了何家。
韓家老太爺和劉家老太爺並不是故交,隻是偶然機會認識的。韓老太爺得知劉家有一位閨閣小姐未曾出嫁,想為自己的獨子韓茂剛求娶。劉家老太爺提出想先見一見韓茂剛再決定,韓家老太爺立馬就同意了,二人商定了日子之後,那天劉家老太爺見到了韓茂剛,劉雲靜也遠遠地見了韓茂剛一麵。劉家老太爺十分滿意韓茂剛,還說韓茂剛日後會有出息的,說女兒也見了韓茂剛了,隻在問問她什麼意見了。很快,劉雲靜的乳母趙媽媽就帶著一個詩簽交給了劉家老太爺,上麵寫著“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的詩句。劉家老太爺看到此簽笑了笑道:“韓兄放心,小女啊,定然願意。”很快,劉家在科考的前一年將劉雲靜嫁到了韓家,嫁給了韓茂剛。
韓茂剛回到甬城做官之後,在上司的牽線下認識了甬城的分封王爺澹王,澹王見韓茂剛是個十分有才情的人,就一路提拔他到如今的從五品甬城知州。近些日子,韓維東也在澹王的賞識下做了從七品布政司都事,據澹王說皇帝打算過段時間把韓家從甬城遷到京都為皇帝效力,但皇帝不知道澹王和韓家的事。
卯時一刻的時候,韓鐸和韓銳已經起床洗洗涮涮了,蘇芳琳叮囑下人在碧雅小榭的小廚房準備早飯,蘇芳琳派慶林尋虎翼把韓銳從墨韻閣叫回來用早飯,因著韓茂剛是要回到清雅小榭陪劉雲靜和韓妠用早飯的,所以韓銳隻能還是回到碧雅小榭用早飯。慶林和慶森雖說是韓維東身邊的人,和韓鐸從小一起長大的,也是將來韓維東要指派給韓鐸謹慎伺候的小廝。韓鐸身邊不像韓銳身邊,總有有三五個小廝跟著伺候,因著韓鐸喜歡清靜,所以隻有慶林或者慶森跟著伺候,慶林是負責在家裏伺候,也是因為韓維東身邊的小廝不夠用,韓鐸也想讓慶林多學些東西,日後好在自己身邊多知道些為人處世和待人接物的規矩,所以就讓慶林就經常跟著韓維東;慶森和韓鐸一樣喜好詩書,在許多方麵也都談得來,所以慶森負責在書塾伺候,順帶給自己當個書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