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八章 公門修行大不易(2 / 2)

“嘿,若是金庭王帳之中當真出了一位攝政的大閼氏,屆時便是數十萬戎騎同下涼州了。那種大場麵,別說禁軍中的小字輩見都沒見過,就是長年與金帳白戎作戰的射雕李氏,又有幾人能想象得出?”

“也正因如此,若是朝廷趕在這時候派兵深入戎人腹地,去尋找戎人牲畜的越冬地,固然可能所獲頗豐,然而更大的可能卻是被蜂擁而來的戎騎撕咬成碎片,白白害了兒郎們的性命。與其如此,還不如讓落霞公西氏、北海李氏等軍鎮依托堅城大寨,一點點消耗戎人的力量。”

哥舒東煌默然,哪怕他剛剛才觸及大周廟堂中樞,卻依然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在天子和樞密院諸公眼中,公西氏、李氏等聽調不聽宣的軍鎮從來就算不得大周的力量,巴不得他們跟戎人殺得你死我活、血流成河才好。

曹憲之瞥了一眼哥舒東煌臉上不甘的神色,笑道:“你心裏隻需清楚一點便可,那就是,哪怕你熟知戎人虛實,有本事帶著大軍毫發無損地把戎人的牛羊都趕回咱大周來,陛下也不同意如此弄險。”

他微微停頓,又補充一句:“即便陛下肯兵行險著,也絕不會把兵權交給你。東煌啊,耐下性子在樞密院坐幾年冷板凳吧。”

哥舒東煌身軀一震:“曹公的意思是?”

曹憲之停下腳步,扭頭看著眼前這個與他當年境遇有些相似的後輩,心知若是西征不順,這個野心勃勃、才氣縱橫卻未能獲得陛下真正信任的年輕人還有希望建功立業,否則,就要如他一般苦苦熬上許多年,待磨平了棱角再由新君慧眼識英才了。

天地氣運,獨鍾於姬室,任你頭角崢嶸,也要俯首稱臣。公西氏、李氏這些興起於上次西征的藩鎮再跋扈,也難逃被第二次西征碾成齏粉的下場,早已沒落的哥舒氏就更別提了。

曹憲之暗自感歎一聲,抬腳繼續往宮外走去,邊走邊笑道:“不明白?不明白就慢慢悟,反正你的日子還長著呐。”

哥舒東煌連忙跟上,麵露苦笑道:“東煌能否沙場建功覓封侯,關係的隻是哥舒氏一族的興衰而已,可按您的意思,難不成開春之後,草原上的牲畜產仔時,朝廷也不肯派兵去襲擾?那時候,牧民都在忙著為母畜接羔,即便是單於,也無法召集到足夠的騎兵為他作戰。”

其實這些話,哥舒東煌今日在平戎司已經當眾言明,然而詭異的是,熟稔兵事的樞密院諸公連同平戎司同僚,竟沒有一個表示讚同的。

“知道還問!樞密院中雖然多的是酒囊飯袋,但隻要還記得去翻翻當年西征時的舊檔,就能知曉在那場連綿二十年的大戰之中,每逢春季草原母畜臨產,朝廷鐵騎就會深入草原,逼著負責放牧的戎人避難逃亡,大量母畜因此在途中墮~胎,其狀之淒慘,無異於大周莊稼絕收。這等屢試不爽的絕戶計,樞密院裏沒有蠢人,難不成獨你想得到?”

曹虎頭似是打定了主意要栽培哥舒東煌這個後生一番,當下娓娓道來:“然而你隻其一,不知其二。所謂馬瘦毛長,說的就是度過嚴冬後,馬匹難免瘦弱許多,無法長途奔襲作戰。對此,當年朝廷會在出征前拿出存糧,不惜血本地喂養戰馬,好讓戰馬恢複體力,這便是‘粟馬’之政。要行此政,最要緊的就是錢糧二字,若沒有錢糧,也就隻好人窮誌短嘍。”

“大戰連年,錢糧靡費無數,朝廷哪裏支撐得起?是以當年春夏時入戎地襲擾,其實依靠的主要還是狄人的騎兵,隻不過這事兒不太光彩,大周的史書上多是隱去不提了。可是如今,黑狄與大周已然形同敵國……”

“你說說看,一旦行此粟馬襲擾之策,讓大周數十萬匹戰馬從老百姓嘴裏搶食吃,若是將來趕上個災年,因為國庫和糧倉空虛捅出了什麼大簍子,被禦史台以禍國殘民之罪參上一本,誰能扛得住?你今日在樞密院提起這茬,不知多少人心裏暗笑,要等著看你將來人頭落地呢!”

不等曹憲之說完,哥舒東煌已然額頭見汗,恃才傲物之心、誌得意滿之態,刹那間蕩然無存。

“公門修行大不易啊!”

就聽曹憲之話鋒一轉,語重心長道:“哥舒東煌,樞密院裏難得有你這麼個可造之材,莫要讓天子和老夫失望!今日跟你說這許多的肺腑之言,不是要你為求自保就唯唯諾諾、再無主見,而是要將風雷藏在胸中,耐住性子等待時機,別等到用武之時已是腹中空空,費半天勁卻隻憋出個屁來!”

聞言,哥舒東煌猛地停住腳步,鄭重其事地一揖到底,語氣極為恭敬。

“哥舒東煌,多謝曹公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