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了一整天的伯益,一到指揮中心跟SETA打了個招呼就直奔糧食倉庫而去,榆罔的肚子雖然也在唱空城計,但他還是留在了指揮室把自己的微城計劃跟SETA進行交流。
兩人商量了一陣,覺得事不宜遲,太陽帝國隨時可能派機甲來被中子核彈打擊過的鷹眼城搜尋。
於是SETA召集了城裏除了執行瞭望任務外所有的仿生人,榆罔把計劃做了分配,仿生人們開始井井有條地實施起來。
榆罔一邊啃著幹糧,一邊指揮工程仿生人把指揮中心的防輻射裝甲切割,製成了20個米粒大小的“小盒子”,然後把指揮中心所有設備變小裝進其中一個,倉庫的武器、糧食、其他生活物資分別放進一個盒子,生產線及軍工廠放進一個盒子,剩餘的防輻射裝甲和有價值的材料放進一個盒子……
然後他變成微米級的大小進入盒子體驗了一下,發現每個“米粒盒”相對自己如同原來的一個洞區那麼大了,東西放進去都綽綽有餘,隻是缺少了基本的城市建設。
變回原形後又請工程師仿生人在每個盒子裏微雕了城市道路、電力傳輸通路、房屋、廣場、生活與娛樂場地等,將城市裏原有的一些生活設備放進這些房屋裏。
為了隱蔽和避免被一網打盡,所有盒子分別放置在地下城不同位置的通訊線纜裏固定,分別稱為不同的微區。
然後工程師們在每個微區裏製作了變電設備,以便讓微小的設備能與鷹眼城原來“巨大”的通訊線進行聯網,變小的仿生人工程師們望著一眼望不到盡頭,寬如大地的通訊線纜,計算了很久才得出了一個可行的電力訊號整流方案。
他們認為把大小相差如此巨大的線路並網,會對微城裏的網絡造成難以負荷的打擊,最後決定請榆罔把他們調整到合適的大小,他們在原有的通訊線上鏤空出一根符合電力負荷的微米級細線,並做好了與原有線路的絕緣處理。
最大的工程量在瞭望塔,根據榆罔的構想,需要在鷹眼城的每個瞭望塔放置一個微區,不過這樣瞭望微區與地下其他微區之間的通訊線纜,進行微米改造的工程量很大,好在有榆罔魔杖的幫助,工程團隊用了1天就完成了。
每個微區還需要加裝與外部偵察攝像頭連接的訊號轉換裝置,雖然原本都是微型攝像頭,但對於微區而言已是天文台級別的工程量了。
為了防止單一線路被破壞或發生故障,榆罔又請工程團隊用另一條通訊線路做了備份網路。
又過了一天,看著整天忙碌的榆罔和工程師們,伯益道:“幹嘛弄那麼複雜啊,用無線傳輸不就得了!”
榆罔:“笨蛋,難得理你!”然後繼續忙碌起來。
一個仿生人工程師解釋道:“那樣會被機甲很容易偵測到的,這也是地下城幾乎不用無線通訊的原因。本來如果用量子通訊就沒問題,但是在整個星火聯盟也還沒有條件恢複這項技術。”
伯益:“這個我懂啊,不過我們都變那麼小了,他們偵測到信號也找不到我們吧?”
仿生人工程師:“你太小看太陽帝國的科技水平了,一旦被他們捕獲到通訊信號,他們很容易定位我們的!”
“那即使用有線方式也不能保證絕對偵測不到啊?”伯益爭辯道。
仿生人工程師:“原來的線路的確不能保證,但是我們現在用微米級的細線所能承載的信號,相對於他們是非常弱的,即使他們把感應器連接在這根通訊線上也很難探測出信號,更別說找到信號源了。”
“而且,一旦他們連接上我們的網路,會對我們的網路造成巨大的幹擾,那我們就即時關閉這跟通訊線,開啟備用線路就是了。”榆罔補充道。
聽得有些頭暈的伯益道:“算了,你們繼續,哥還是去研究美食比較靠譜!”
小小五站在他肩頭也深以為然地點點頭,那意思好像是說:對,主人說的太好了,美食研究才是銀河係最重要的科研項目。
於是一人一獸轉身而去……
榆罔一邊吃著伯益送來的三明治,一邊又開始布置防禦係統,他與SETA研究決定城裏的電磁炮、粒子束武器等裝置不能變小,有的反而需要變大以增加威力,其控製係統與微城的指揮中心並網,一旦發現機甲可以進行有效的攻擊。
但是問題是變大後的能源如何解決?2人與一眾工程師開會討論起來……
開始有工程師提出用太陽能,畢竟沙漠地區不缺日照,也有人提出用地熱能、生物能,這些自然能源的好處是容易收集且持久。但都遇到一個問題,就是能源的存儲需要大型的設備,這樣存儲設備被破壞或發現,就會使防禦係統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