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暗流翻湧,衝蕩不止,魚蝦撞在腰間,林戰納悶前麵便是峭壁,潛下水又能遊到哪裏去。那龜王在水中潛行了一會,漸漸上浮,露出水麵,林戰睜大眼睛開雙眼,眼前一片漆黑,視無一物,原來這是一處洞涵,裏麵沒有光亮,什麼都看不見,稍事片刻,才看到洞內影影綽綽,有亮點飛來遊去,是些蜉蝣生物,有的額頭發亮,有的鱗片放彩,宛如螢火蟲兒,呼閃呼閃的。借助那些蜉蝣生物飛來遊去的亮度,林戰猜測出這個洞還算寬闊,隻是這個洞涵入口處太狹小,被水淹沒了,從外麵看就是一麵崖壁,任誰也不會想到這水漫蕩蕩的,下麵掩藏著一個若大洞呢。
林戰知道,猿告別既然帶自己到這裏來,這洞中必然藏著許多奇異古怪的東西,深知這猿告別天通靈性,隻是不會講人語而已,做起事來和人沒有什麼區別。果然猿告別比劃著手指洞頂讓他看,林戰抬頭上望,這洞中的頭頂上方還有一個大洞口,約有一丈方圓,有許多螢火蟲之類的飛蟲在那洞口裏進進出出,猿告別屈身一躍,飛身跳進那個洞口,招手讓林戰也跟它進去。林戰引身向上,身法輕巧,輕輕落在猿告別身邊,猿告別牽著他的衣袖向洞裏麵走,那洞裏似乎有台階,猿告別在前麵摸索著慢慢前行。林戰看這洞真是天工巧成,恰到好處,這樣向上即使是再漲水也淹不到洞裏去。
林戰隨猿告別拐了幾個彎,東繞西轉,曲折前進,進了數個大洞小洞,連環洞,漸漸有了光線,稍稍能看得見些物什,最後轉進一非常小的洞口內,進了洞口才發現,裏麵足夠寬暢,洞壁上刻著三個字“藏劍洞”,林戰伸手去摸了下那三個字,手指尖才剛觸到洞壁,指尖碰到的那片洞壁竟然發出爍爍銀光,驚得他趕忙將手撤回,那片銀光竟又漸漸暗淡下去,他又用手去撫摸一下,手所觸到之處俱會發出爍爍光亮。借著那些光亮,林戰看到洞中大大小小排列著幾十把劍,長的短的,大小不一,林戰依次看過去,排列也並無順序,第一把是越女劍,第二把是魚腸劍,接著是玄武劍,挨著的是敦煌劍,再向後看,竟是勝邪、純鈞、湛盧、越王劍諸等名劍。林戰聽父親說過,這些劍大都名聲太高了,其實並不一定就存於世上,因為根本沒有人真正見到過這些劍,隻是聽前人傳言這些劍非常鋒利。況且這些劍也未必就真的鋒利異常,大多數劍是因人而名傳於世上的。林戰不知這些劍是真品還是贗品,說不定是有人“依著葫蘆畫瓢”做了些樣品放在這裏的。可是放在這人跡罕至的天狼穀的一個隱秘的洞涵中又有何意義呢?即便是有人來到天狼穀,也難能找到這麼個隱蔽的地方呀。今天若不是猿告別,誰又會想到這個地方來呢。
林戰再往裏看,一色鋼劍銀劍鐵劍木劍石劍,正**著一把寶劍,長約五尺,寬約盈捺,劍身雕龍紋鳳,上刻“軒轅劍”。林戰大為驚異,這不是華夏鎮國之寶,怎會落到這裏的,這又是誰收藏了這麼多的絕世奇劍?件件都是稀世珍寶。正要細細察看,不想猿告別卻過來拉他出去,“二人”出了奇劍洞,又來到另一個洞中,這個洞叫“武源閣”。裏麵淨是各種武學秘笈,林戰翻看,什麼神通掌,劈掛掌,劈穀掌,回天劍,龍形拳,武當劍法秘笈,達摩劍法,少林點穴秘笈,青城劍法述要,華山九劍八十一式,林林總總,看得林戰是眼花繚亂。再向前行,裏麵卻是一個寬闊的大洞,名為練劍堂,洞內平坦,四周台上擺放著一周小泥人,每個小泥人都是形態各異,手執長劍,東指西打,泥人的身上有用小紅點畫出的各處穴道,用綠線畫奇經八脈,以及經由穴位轉移的圖標,並標明了各種劍法的招式,如何出招,如何收招,一劍刺出後,體內哪個穴道應真氣留守,真氣要經哪幾條脈絡遊走至另外哪個穴道,標甚是詳實。一定是一位高手異人久居天狼穀,在修習武功時留下的,否則一年半載怎能捏出這麼多成千上萬的小泥人,不知那位高人是如何發現這個洞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