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悲往事(1 / 2)

林戰道:“世人都道楊廣是個昏君,前輩如何還如此忠奉於他。”

林回天道:“前朝往事,人已亡,不能言,如何能辯。先帝興科舉,修運河,北卻匈奴,開拓西域,其業績可比秦皇漢武,可惜,可惜,所謂有才有德為明君,無才無德是庸君,有才無德是昏君。又所謂君王如石,良臣如匠,方有美玉問世。手下無良臣才致國祚不保。”

林戰之前聽過李靖對楊廣的評價,已是先入為主,便質疑道:“楊廣手下良臣猛將也不在少數,諸如牛弘、楊雄、宇文述一眾幹將,為何不能還天下百姓一個清平盛世。”

林回天道:“為臣者當冒死以諫,所謂良臣,須直言勸諫,不懼禍否,可先帝階下也多是阿諛之徒,隻為貪圖享樂,好大喜功之風盛行,遺禍國主。”

小尋道:“人人都說楊廣昏庸,窮兵黷武,前輩為何至今還執迷不悟。”

林回天道:“先帝已歸天,你願意怎麼抨擊評價都可以,反正我不會這麼認為。你喜歡一個人可以說他恪守禮法,不喜歡一個人也可以說他迂腐不化,同一個人便有兩個不同評價。”林回天接下來又道:“我知道世上有些小人,詆毀先帝,那是世人不明真相,我在明帝身邊,知他雄偉構圖,興科舉,選拔底層賢良進京為官治政,危及士族門閥官路;修運河,興水路,意在聯絡南北統一,華夏大地自魏晉南北朝以來,已割裂四百年之久,江南江北民風相異,血脈不親,沒想到打破土豪壟斷,阻止了門閥的財路;征高麗,控製了家族門閥的軍權勢力,觸動了他們的利益。”

小尋道:“世間的事,總有正反兩說,便是史書,也有書寫者的評判偏頗,誰也難說得清。”

林回天對小尋之言倒是認同,他原本才高誌遠,但自從愛妻遭難,便對世事看淡,不再計較,便又說:“先帝也有諸多失察之處,所用非賢,急功近利,這些工程浩大,本該分批分期實施,非三五十年不可,先帝自負雄才大略勝過秦皇漢武,非要同時啟動,且要十年內完竣落成。唉,若非如此也不會烽火四起,兵荒馬亂。”

聽到這裏,林戰連連點頭,心道:“李靖與林回天都是當今不世出的才俊,二人所述見解卻是截然相背,先不論孰真孰假,誰對誰錯,日後我若遇到此類事件,自當辯析考證,一分為二,不可枉斷。”

辯罷前塵往事,三人相對無言,一陣靜默,各自思索,林回天才道:“六年前,宇文化及弑君反叛,我等近臣為主發喪,哀痛失國,當時群雄並起,國亦不國,我意誌極為消沉。閔綾樂見我毫無鬥誌,便勸我說:‘男兒當以國為重,立圖王之誌。關內外群雄並起,你身負武藝,且敏於機變,且借這世事荒荒,江湖囂囂,我助你自立旗幟,開創一係,與群雄共同逐鹿天下。’”

小尋喝彩道:“好,真可謂女中豪傑,巾幗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