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善,何又為惡?這個命題就仿佛人類對害蟲的定義一般——對人類有害的就是害蟲,而對人類有益的便是益蟲。
但是,這兩種被人類定義為害蟲或者益蟲的蟲子,又是故意為善或者為惡嗎?自然不是!
對於蟲子而言,那善與惡歸根結底隻是本能使然,以人類耕種的莊稼為食便是害蟲,而吃害蟲的就是益蟲。
可是,這兩種蟲子本身,那害蟲反倒是吃“素”的,是柔弱的、渺小的一方,而那益蟲卻是更加凶狠了太多,它們非但不吃素,而且還以另一種活生生的蟲子為食!
如此看來,孰為善,孰又為惡?
不過,推及人類的話,這番“道理”卻又不太適合——人之善惡,其實並不是本能,而是由心而生!
有善心之人,常行善事,自為善人;有惡心之人,常行惡事,自為惡人。
隻是,善人雖有善心,但不一定終生為善,惡念一起,便可由白向黑,自此與善相悖;惡人雖有惡心,但正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善念一生,便可由黑而白,自此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而這善惡之念之所以產生,其中定有一番因果,正所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此話之意淺顯易懂:每一個人在剛剛出生的時候,其本性都是好的,隻是由於成長環境不同,性情也就有了善惡、好壞!
所以,善惡之中自然有著一番因果。
善因結善果,則此人多會向善;
善因結惡果,則此人又會向惡;
惡因結善果,則此人多會由惡向善;
惡因結惡果,剛此人又多會惡上再作惡……
隨著陳墨的明悟,兩條一紅一黑的細線在他的菌絲上漸漸浮現,這兩條線並不是平行存在,而是彼此纏繞,正應了善惡交替、並無定論之意!
此番感悟用時極短,隻是刹那之間,便讓陳墨有所收獲。而那兩條線的出現,雖然自然而然,但也讓他感到有些意外。
心念一動之下,一張網應運而生,其上那兩條紅黑交織的細線,顯示了它的不凡。
“此網,即為善惡。”看著那張網向著賈鵬程迎麵罩去,陳墨目光微閃,雖有所期望,但卻並不十分強烈。
他知道,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要想改變一個人的心,甚至比改天換地還要難上太多。
莫說是徹底改變本性,就連一些小小的陋習,又有幾個人真正可以改變的?
比如吸煙,那是陳墨前生那個世界裏,太多人都在做的一件“壞事”,但是,當身體亮起紅燈,或是家人朋友勸阻的時候,大都會但信誓旦旦地保證一番,更有甚者,還會賭咒發誓:隻要戒不掉吸煙,就會如何如何雲雲!但到頭來,少則三五日、多則七八天,那些誓言猶在耳畔,香煙卻又回到那人早已焦黃的指尖……
更不用說黃、賭、毒之類,又有哪一個是可以輕易改變的?
這些“小事”都改不了,更何況那些根深蒂固的惡念,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