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曆史長河,不乏口如懸河,滿腹權謀和心機的政治家;也有著性格孤傲和充滿玄想的思想家;同樣更少不了馳騁沙場,開疆擴土的將軍們。似乎這天下的發展完全循著他們的軌跡進行,而那些芸芸眾生普通如草芥和螻蟻的百姓呢?他們仿佛是隨意掛在曆史長藤上的果子,生如浮遊,朝生幕死。然而曆史卻又證明正是這些偶然的因子才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得民者得天下,民安,則天下平。
在荊州和益州交界處的天台山上,一座氣勢恢宏的寺廟坐落在半山腰,琉璃灰瓦,暗紅色的牆體上幾個金光閃閃的“佛”字,顯示出佛家的威嚴。大殿前的香火旺盛,絡繹不絕的有燒香客前來燒香拜佛,甚至有不惜從千裏之外趕來,或為求財或為保平安。然而除了香火好之外,更讓它遠近聞名是此乃當今武林三大門派之一—龍岩寺,同時也是當朝皇家禦封的護國寺,本朝皇上在征戰過程中,曾得到龍岩寺的相助。
天地交界處才剛剛泛起一點乳白,大地萬物都還處在沉睡的的狀態,天地間一片寧靜。而龍岩寺中則響起了一聲一聲清脆的敲鍾聲,“蕩,蕩,蕩......”鍾聲繞梁,響徹整個天台山。不一會功夫寺院的和尚們便開始陸陸續續來到了大殿中做起早課來。
大殿位於寺院前端,靠近山門。大雄寶殿的中央供奉著一尊釋迦摩尼佛像,佛像旁邊還有兩位比丘塑像,分別是迦葉尊者和阿難尊者。佛像下麵坐著幾位身著黃色袈裟和尚正領著身後的和尚誦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
祗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
如此同時在寺院的的一間廂房裏,身著方丈袈裟的慧智大師也正在給一個年輕人講解著經文。年輕男子一身銀白色的長袍,把膚色映襯的更加白皙,五官清秀俊俏,眉宇間卻透著幾分出王者的氣息。
與其他廂房不一樣的是,此廂房處在一個單獨的院落中,院中環境優雅。廂房外麵站著一個年輕的侍衛模樣的男子,雖不能和白衣男子相比,卻也是英氣逼人,一柄長劍緊握手。 同時廂房四周暗處也隱藏著幾個武功高強的龍岩寺和尚,看來裏麵的男子身份不一般啊。
“殿下,這段時日來的講解可有所感悟”?
“多謝慧智大師這段時間的教誨,弟子受教了,所謂修行先修心,渡人先渡己,弟子已經牢記於心”年輕人豁然開朗道。
“恩,殿下在短短時間內能有如此感悟,實在悟性極高,與我佛機緣不淺啊”慧智大師說道。
白衣男子乃當朝皇子,蕭閔。作為皇上唯一的皇子,他也理所當然的將要接任皇位,成為下一任君主。
當朝皇上蕭雍景統治大梁近十年的時間,對內修養生息,減輕百姓的賦稅,使得百姓豐衣足食;對外化幹戈為玉帛,修繕鄰國關係,十年間未發生一場戰爭。國泰民安,深的百姓愛戴。
作為唯一的皇子,蕭雍景把大梁未來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因而對他要求也甚是嚴苛,作為大梁的繼承人,必須有足夠的能力和魄力,更要有一顆仁者之心。蕭雍景不僅遍尋全國賢才教之治國安天下之道,更是讓他深入民間,了解百姓之苦,了解百姓所需。
“皇兒你要記住,這天下是我們的天下,也是老百姓的天下,民安天下平”蕭閔始終將這句話銘記於心。
“殿下,今日的早課就到這裏吧”慧智方丈說道。
“大師有請”蕭閔送走方丈後,長長的舒了一口氣,拋去皇子的身份不看,他也隻是個十八、九歲的孩子,正處在青春好動的年紀。
“雲飛,這天台山的風景我們差不多都看了個遍,今天我們不如去山下的縣城看看吧,一來可以解解乏,二來可以了解下這裏的風土人情”蕭閔對走進來的柳雲飛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