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有人搶了太倉(2 / 2)

尤其是小冰河期來臨後,明朝的糧食收成,更加抓襟見肘,蘇湖乃是朝廷的產糧重地。

最近的糧價恐怕要漲,一會兒回去,就讓何能多屯一些糧,天涼了啊,就要入冬了,不知多少人要餓死。

李東陽深知此事非同小可,加快了一些腳步。

蕭敬又道:“陛下欲起兵剿匪,直搗鄱陽湖,將那群盜賊一網打盡。”

嚴成錦並不看好朝廷出兵。

大明的水師不如狗,身為水師,還有不會遊泳的,鄱陽湖那些盜賊聚散不定,以船為穴,又深諳水路。

湖域極為寬廣,茫茫水路,大明水師少有涉足,想要在那裏打贏湖盜,恐怕不行。

況且,guang東的海盜一樣猖狂,兵力難以分調。

如果抽走了guang東的水師,海盜借機侵犯,湖海兩頭失守,更加得不償失。

後世倒是有個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增加兵備道,等這些盜賊上岸,兵備道和分巡道合力圍剿。

但如今大明,隻有分巡道來維護官道的治安,有名無實,沒幾個人,遇上盜賊,隻能被團滅。

若有兵備道和分巡道兩股力量維持道路之防務,二一添作五。

狹路相逢勇者勝,勢均力敵謀者成。

隻要兵備道和分巡道的官兵們,順風不浪,逆風不投,敵進我退,敵跑我拖,等當地的官府或衛所來增援,盜賊遲早被滅。

嚴成錦仔細斟酌一番,陷入沉思,自己指手畫腳,李東陽、劉健和謝遷會不會覺得被打臉?

這點不得不考慮。

李東陽自是不必說,他是一直鼓勵自己“想唱就唱,有夢想你就大膽的說出來”。

劉健性子秉直,向來對事不對人,大概率不會記仇。

反倒是謝遷,捉摸不透,嚴成錦隻知道謝遷善辯,好不好麵子,不得而知。

嚴成錦腦中演習了一遍,試探一句:“大人,下官有些粗淺的想法,不知當講不當講?”

李東陽果然道:“我大明廣開言路,舉賢任能,你怎麼又這般吞吐?說便是。”

嚴成錦將斟酌之後的言辭,說出來:“九江府地理位置特殊,麵臨大江的江防事務,又要麵臨鄱陽湖的防湖事務,難免顧此失彼,不如在分巡道之外,再設兵備道如何?”

嚴成錦一副“我隻是有個想法,也不知道可不可行,李公您覺得可不可行,幫我判斷判斷唄?”的態度,更像是在請教,班門弄斧的成分,大幅度降低。

李東陽陷入沉思,九江府誠然如嚴成錦說言,麵臨江盜,又麵臨湖盜,若兵力都投入鄱陽湖,江盜豈不趁機上岸打家劫舍。

謝遷輕輕一歎,道:“官製之設已經完備,不可隨意增減,若是增加兵備道,則需要增設官和兵數人,一官之設,會引出一串官職,多一官則多一份俸費,這需要仔細考量。”

劉健也陷入了沉思。

本著凡事留三分,日後好較真的原則,嚴成錦倒是沒有執意爭辯。

若朝廷執意派兵進湖,隻怕會落個團滅的下場。

聽不聽,就是李東陽的事了。

“下官去當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