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宋景借銀子(1 / 2)

宋景道:“學生想做一副靉靆。”

靉靆?

在南宋的《洞天清錄》中,靉靆指的就是老花鏡。

前朝的時候,眼鏡就已經從西方傳入大明,在廣東一帶能看見戴眼鏡的弗朗機人。

這東西大明還做不了,隻能從弗朗機商人手裏交易,價格非常昂貴。

“曾老太爺眼神不好,學生想給他做一副。”

在曾府住得久了,宋景知道曾老太爺有眼疾,看東西不清楚,恩師請了許多大夫也看不好。

他見過弗朗機商人的靉靆,戴著它,就能看得清楚東西。

但買一副靉靆太貴,他決定自己動手給師公做一副。

嚴成錦陷入沉思,曾老爺子看不清楚,是得了白內障,不是老花啊。

不過,他沒打算打擊宋景的積極性。

“你知道怎麼做?”

“學生可以去天津衛找弗朗機人問問。”宋景道。

港口,是弗朗機的出沒最多的地方,廣東一帶常常有弗朗機人來做交易,但離京城太遠,奔波一趟要太長時間。

離京城近的港口,就是天津。

宋景打算去哪裏找找。

說起來他從心底感激和敬佩嚴成錦。

當初從未出過遠門的他,獨自一人背著包裹,千裏迢迢來到京城,就是想把改良的蠶法推廣至天下,造福百姓。

那時他,或許隻是憑著一腔熱血。

但改良鐵法,讓大明能與鄰邦交易的大量糧食,養活千千萬萬人後,宋景從嚴成錦身上發現,除了考取功名之外,還有更多值得去做的事。

天下有多少讀書人像曾老太爺一樣,患有眼疾,卻買不起靉靆。

這個東西弗朗機人能做,他也想試試。

“別去天津衛,就憑你,就算找十日,也不見得能找到一個懂做靉靆的弗朗機人,去找長寧伯,就說是本官讓你找他的。”嚴成錦道。

弗朗機人和大食人的主要通商對象,其實不是坊間那些士紳。

而是外戚和一些官員。

從前朝開始,周彧就偷偷與弗朗機人和大食人有往來,憑他的本事,找個弗朗機的匠人不難。

眼鏡雖然在大明是稀罕物,在西方卻早就有了。

大明有玻璃工藝製造工藝,宋景找一副靉靆琢磨琢磨,做出來應該不難。

嚴成錦讓何能取來五百兩銀子。

宋景連忙推辭,道:“隻要一百兩就好。”

嚴成錦義正言辭:“不用跟本官客氣,來,把這張欠條寫一下。”

算上製造的器械,要花不少銀子呢,等宋景真要動手的時候,就知道了。

宋景有點茫然。

這張“欠條”上寫著的,並不是要讓他還銀子。

而是寫著:‘此靉靆項目,乃是嚴成錦出銀子研發,歸嚴成錦所有,未經嚴成錦允許,任何人不得擅自製造靉靆。

宋景不明所以:“大人這是?”

到時候周彧少不得要問宋景,眼鏡可是十分值錢的玩意兒,隻要製造出來,就直接壟斷大明甚至鄰邦,是一筆能做幾百年的長期大生意。

周彧常常和弗朗機人打交道,豈會看不出來。

嚴成錦這麼做也是為了保護宋景,上次教宋景三問時他就明白了,宋景這腦子讀讀書做做研究還行,玩心機基本屬於智障那一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