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兄弟也想造天文望遠鏡?
不用猜也知道,兄弟倆的流氓動機,當然是把宋氏天文望遠鏡,當成旅遊景點一樣,收取門票錢。
這應該是最早的旅遊觀光業了吧。
誰知這二人又會闖出什麼禍端來,嚴成錦仔細考慮一番:“不給!”
張鶴齡吹胡子瞪眼:“再加一百兩,不能再多了!”
“寧壽侯就是再加一千兩,下官也不給,除非……”
張鶴齡眼前一亮:“除非什麼?”
“除非寧壽侯得到陛下的旨意,並且讓百官為證,否則,給再多銀子,下官也不同意。”
跟陛下討旨?這才剛被轟出宮啊……
張鶴齡陷入了沉思,下一刻便咬著牙齒:“你等著!我們兄弟現在就進宮,討旨去!”
張延齡有些後怕,扯了扯兄長的袖襟,顯然對皇帝妹夫,有不可描述的可怕陰影,“哥,不是說好了,半月之內不進宮嗎?”
“哼!你這般膽小,如何做得了大事,不勤快一些,宮裏的銀子,早晚讓周家貪了去!”張鶴齡訓斥道。
兄弟倆又攙扶著,一瘸一拐地回到了宮裏。
不一會兒,張家兄弟便出來了,還帶著蕭敬,蕭敬對著嚴成錦道:“陛下的旨意,準了,讓你放心去辦吧。”
嚴成錦麵色古怪,心想難道是陛下和張家兄弟有什麼見不得人的交易。
蕭敬知道他心中所想,湊上道:“欽天監監正請乞造一台用於觀測天象,推演時令,這銀子,寧壽侯出了。”
這一提點他全明白了。
原來是為了節省靡費!
還真有交易啊!
嚴成錦暗自咋舌,這麼一來,弘治皇帝又節省了一萬多兩銀子,這便是權力的好處了,真正的一言千金。
張家兄弟多弄一台出來,當做景點觀賞,給士紳們普及一下天文知識,少被白蓮蠱惑,倒也沒有壞處。
張鶴齡瞧二人嘀咕了半天,也不知在說什麼,嚷嚷道:“旨意我討來了,你可不許反悔!”
“寧壽侯將銀子送到工部尚書曾大人府上,宋景自會督造。”
這台望遠鏡是自己家的,收多少銀子朝廷也不能管,張家兄弟歡天喜地地回府籌措銀子去了,一路上沒少合計能賺多少銀子。
如今大明有五千萬人,江南有銀子的士紳至少有十萬人,每人隻要給一兩銀子,就是十萬兩銀子。
而建造一台宋氏天文望眼鏡隻要一萬兩銀子!
發財了呀……
…………
嚴成錦來到曾府,此時,工匠們正把雕刻好的石獅替換掉。
在明朝,門口擺放的石獅是有講究的。
一品大員的家中,擺放的獅子,頭上有十三縷圓圈發髻,寓意十三太保,而品軼每降低一品,頭上的發髻就會少一縷。
曾鑒升官了,品軼由三品升為二品
如今曾府獅子的發髻,也由十一縷,變成了十二縷。
正在這時,宋景在書房讀書,曾鑒對這個學生是越來越喜歡了,由一般門生變成視如己出。
隻要有閑暇,就會給宋景講學,更是將書房開放給他,讓他可以研讀到外頭買不到的孤本。
嚴成錦本想將弘治十四年的鄉試題目,透露給他,想了想又覺得沒有必要,因為上一世,宋景本就是二甲進士出身。
加上曾鑒的指點,隻怕會考得更好。
見了嚴成錦來了,宋景連忙行禮。
嚴成錦道:“憑匠人們現在的手藝,打造一台宋氏望遠鏡要花多少銀子?”
宋景拿出算盤,在紙上算了一下,才道:“五千兩,不知嚴大人問這個……”
和嚴成錦猜測中的一樣,手藝熟悉了之後,連打造的成本和時間都降低了。
“再打造三架,一會兒,寧壽侯會送來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