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組隊去良鄉(求月票求訂閱)(2 / 2)

紛紛去尋了一把配件,沒有配劍的,至少也手持一根教棍。

五千多個穿著儒裳的讀書人,浩浩湯湯,準備趕往良鄉縣。

動靜之大,驚動了順天府和五城兵馬司。

以為是要造反,聽聞是要組隊去良鄉買書,才放下心來。

王不歲連忙跑去給嚴成錦稟報:“嘿嘿,少爺,他們真去良鄉了。”

嚴成錦嗯了一聲,不覺得稀奇。

青山君和傳世先生,早已在讀書人心中有了根深蒂固的地位。

讀書人大多固執,為雞毛蒜皮的小事也能較真,甚至將生死置之度外。

給你講道理你不信,他們就講到你信為止。

沒有比他們更適合破謠的。

京城外的官道。

讀書人帶頭走在前麵,後頭還有許多酒樓和茶樓甚至是戲園的人,他們指望著青山君和傳世先生的書做買賣,聽聞出了新書,也要冒險來良鄉縣一趟。

一路上,讀書人極為小心謹慎,不時提防著兩邊的山林。

可是走著走著就納悶了。

眼看要走到良鄉了,官道上連個鬼影都沒有,安靜得很,哪裏有什麼賊匪。

“莫非,賊匪看咱們人多,不敢欺負?”

“不可掉以輕心!”

唯一讓他們感到很失策的是,忘了帶幹糧和水,此刻又累又餓。

讀書人大多沒有受過這樣的苦,兩個時辰的路,硬是讓他們走了兩個半時辰。

這時有人驚呼:“你們看,是不是要到了!”

成群的屋舍,出現在官道的盡頭。

進了良鄉縣,他們有些詫異,眼前的街道雖然破舊一些,卻是幹幹淨淨,街道兩旁的商鋪一字排開。

這裏有許多新鮮的物件,卻無幾個人。

酒樓和茶樓的掌櫃們激動四散而去。

“東家,敢問這是?”

“嘿嘿,良鄉縣新出的俏貨,棉簽,掏耳朵用的,可舒服了,客官要不要試試?”

讀書人急不可耐地問:“敢問良鄉縣,可有老王書坊?”

“就在這條街上。”

讀書人一聽,撒開腿就跑。

傳世先生和青山君的書,向來搶手。

傅生遠跑得很快,他喜歡傳世先生的書,聽聞有了新作,就跟著讀書人跑來良鄉。

王不歲敞開大門,就等著讀書人來,隻見一群穿著儒裳綸巾的讀書狂奔而來,嚇得他趕緊大喊:“別著急,都有,都能買到。”

一道道喜不自勝的聲音傳開,終於得償所願。

後麵的人激動不已,卯足了勁兒往前麵擠,好奇兩位先生出了什麼書。

傅生遠連忙搶過一本,付了銀子,低頭一看傳世先生的新作《良鄉縣商人》。

青山君的新書《封神記》。

許多書生並不著急離開良鄉縣,找了客棧或是酒樓,開始閱讀起來。

紫禁城,奉天殿。

弘治皇帝批閱著疏奏,忽然問道:“近日京城可有大事發生?”

牟斌道:“今日就有一件大事,程敏政和王越二人寫了新書,引得京城的讀書人帶上佩劍,成群結伴,去了良鄉縣。”

“嗯?”

“陛下有所不知,流民歸於良鄉後,外人視良鄉為京城的‘龍場’,傳言匪盜盤踞,害得外頭的百姓不敢去,為了破謠,才有了這麼一出。”牟斌道。

弘治皇帝嘴角掛著笑容,輕哼一聲:“嚴成錦想出來的?”

“陛下聖明!”

到了傍晚時分,

幾千人從良鄉縣返回,聽見京城還有良鄉縣的謠言,讀書人聽了就來氣,害得自己買了佩劍折騰一圈,急紅了臉爭論,說良鄉縣連個匪影也看不著,賊匪盤踞,純屬無稽之談!

瞧見這群讀書人安然無恙的回來,京城漸漸有人信了。

許多人第一次去怕被搶,沒有帶多少銀子,準備再去良鄉縣一趟。

謝玉就是其中一個,趕回京城取銀子,將所有的夥計帶上,連夜又去了良鄉縣一趟,采購了靉靆,準備帶回江南。

來京城就運絲綢布匹過來,回江南就帶著靉靆回去,不空跑,兩邊倒騰,俗稱跑商,能賺許多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