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服下蛋清後症狀便緩解了許多,嚴成錦似乎對此物有研究,弘治皇帝問:“此物如何食用,畝產幾何,又如何耕作?”
嚴成錦想將一個玉米磨成粉,熬玉米糊給弘治皇帝嚐嚐,但手頭隻剩六個玉米,不能浪費。
“此物是弗朗機人的食物,玉米於他們而言,就如同稻米對漢人一樣。”
嚴成錦直擊要害,“就如同稻米對漢人一樣”這句話深深打動了弘治皇帝和李東陽等人。
稻米對漢人有多重要,不用多言。
李東陽等人麵色凝重。
嚴成錦向來慎重,更不會空口無憑,這個家夥敢如此斷定,便是八九不離十了。
“至於畝產,臣也不知,但玉米可以耕種在旱地上,秸稈可以喂養耕牛,亦用來當柴火燒,陛下可命欽差,到海南耕種試試,此物如南橘北枳,需種在南方。”
八月即將過去,京城天寒地凍,什麼也種不活。
海南四季如春,被稱為種子的矽穀,是一座天然大棚。
對於麵臨小冰河期的大明來說,開墾起來就是一塊寶地。
一年三種,冬天也可種玉米,產量還不低。
完全當成糧食生產基地,堪比蘇湖。
擱置在海外實在浪費。
將玉米帶到海南種植,次年春天,便可將大量種籽帶回大明,再在春耕時推廣開來。
“隻是海南開如今十分荒蕪。”嚴成錦暗想。
弘治皇帝思慮許久,海南雖是大明疆域,卻與土司無異,朝廷極少任命官員到海南就任,多為當地的土司管理。
前任文淵閣大學士丘睿,便是出自海南。
即便如此,海南在他眼中,仍是蠻荒之地。
劉健道:“此人不僅要善於耕種,還要與當地的土司打交道,開荒也要不少人。”
李東陽等人點點頭。
“臣舉薦翰苑李康,開荒可讓良鄉的流民前往。”
弘治皇帝直勾勾地望著嚴成錦,道:“嚴卿家,朕問你,不許欺君,你有幾成把握?”
“五成!”嚴成錦違心道。
此行應當有九成把握,但他隻與弘治皇帝報了五成。
李康此人與他人不同,非大戶人家出身,出身於農戶,和李東陽一樣,是個寒門秀才,不至於與其他翰林一樣,對農事一竅不通。
在翰林院時,他抄的農籍最多,了解時令。
弘治皇帝心中暗自加上兩成,就是七成,便道:“傳朕旨意,命李康為欽差,前往海南!”
李康接到旨意時有些受寵若驚,來宣旨的還是司禮監掌印太監蕭公公,更讓他有種大受重用之感,他倒不怕被派往海南,隻是被陛下欽點,實在讓他有種做夢般的不真實。
“這可不是流放。”
李康重重點頭,接過聖旨。
嚴成錦帶著禦旨去良鄉,讓張賢征集三千壯丁,與李康一同前往海南開荒。
價錢是工坊的兩倍,四月後返還,工錢先結一半,返回後將後一半結清,回來還能在良鄉工坊當工人。
漕運中常常有這種現象,商人付了工錢後,船開到一半,水手們跳船跑了,此現象在大明極為常見。
嚴成錦不得不慎重。
“海南的土司叛亂嚴重,李康一個文官,恐怕還不足以勝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