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商船的造價,跟後世一台跑車差不多。
良鄉若開了船廠,能給流民提供許多崗位,這是大明第一座大型的製造場。
隻是,船隻屬於戰略物資,不能私自建造,對船的規格有嚴格要求。
也有許多人偷偷建造。
嚴成錦要做的是合法買賣,不怕朝廷清查那種。
要造船,還得朝廷允許。
想了想,便去都察院值房寫了一封疏奏,命方學送到內閣。
當上右僉都禦史後,戴姍便讓方學做嚴成錦的部屬。
迄今為止,方學是唯一一個認同嚴成錦苟道的人。
歸於嚴成錦的屬下,自然是希望學習苟道,成為都察院的金牌禦史。
“本官問你,此去要注意什麼?”
方學仔細想了想,道:“將疏奏親自交給李公,他人不可染指。”
“李公不在,又該如何處置?”
方學沉吟片刻,心裏想著如果是老高兄,會怎麼做?
“在案上放一張紙條:李公親啟,他人勿動。”
“若李公將本官的疏奏留中?”
“彈劾李東,阻塞言路,交付陛下時,再趁機越過內閣,直接將疏奏呈給陛下。”
嚴成錦點點頭,你已得我苟道真傳,孺子可教也!
……
內閣,
李東陽抱著熱水囊,翻閱各地呈上來的疏奏。
方學走進內閣值房,看李東陽正好在,心中一喜:“李大人,這是都察院呈上的疏奏,還請大人票擬。”
看李東陽打開後,他並未退去,因為疏奏有被留中的可能。
“這臭小子真能折騰!”
劉健回過頭,不用問也知道,是都察院那個慎重的家夥。
“又彈劾誰了?”
“他要在良鄉開辦造船場。”
劉健和謝遷相視一眼,自丘濬上疏嚴管海禁後,船隻就成了管製品,需朝廷監管才能開辦。
“不開海禁,要造船廠做什麼?”
“將疏奏拿回去,告訴嚴成錦,此事不可!”
“嚴大人說,此舉是為了良鄉的流民。”方學道。
“先票擬,交給陛下批紅吧。”
李東陽在上頭寫了意見,等陛下做決定。
看見疏奏並未被留中,方學這才退了出去。
嚴成錦聽說李東陽寫了票擬,就知道一會兒要麵聖。
果然,沒一會兒,暖閣的小太監來宣。
從袖口掏出來二兩銀子,小太監笑道:“嚴大人破費了,陛下是為了造船廠一事。”
嚴成錦大步踏入殿中。
弘治皇帝在禦前踱步,似乎正等著他來呢,“朕閱了你的疏奏,要船讓工部督造就是,何須再建造船場?”
“陛下,臣要的不是船。”
弘治皇帝額頭皺成川字,道:“不要船,你辦船廠做什麼?”
“臣要的是船廠……”
在上一世,有許多由大型工廠衍生成城鎮的社區,有了工廠,就有了學校、超市、電影院,像一個微型小鎮。
良鄉雖然沒有這麼強大的能力。
有了一家造船場,流民問題或許就能解決大半,人人能吃上飯,有衣服穿。
“良鄉依舊清貧,有許多流民吃不飽飯,有了造船廠,男人能賣力氣賺工錢,還能去碼頭當力役,女人能刷船漆,打掃地板…”
弘治皇帝看向嚴成錦:“流民懂造船?”
當然不懂,可是臣有劉大夏的圖紙啊……嚴成錦想了想,道:“臣相信宋景,一定能造出船來。”
有圖紙,再找一幫匠人,應該能弄出來。
嚴成錦不希望工部的人,看到劉大夏的圖紙。
弘治皇帝麵色古怪,這宋景是天上派來的神仙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