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親自帶人去!”
牟斌領命,快步奔出東暖閣。
“陛下,不如將這些書入庫翰苑,不許坊間流傳。”劉健正義諫言。
入庫宮中的藏書,嚴成錦並無異議,但不許坊間流傳,便阻礙了大明的繁榮。
“陛下,臣將這些書追回,並非因其是孤本,臣家中還有好十本,追回韓斯門帶走的書,隻是不想讓其流入朝鮮。”嚴成錦繼續道:“臣要在良鄉的船廠,興辦理科,教授這些書。”
“理科?可是理學?”李東陽疑惑。
理學是文科……
嚴成錦說的理科,正是上一世的理科,將大明的讀書,分為文、理兩條路。
讀書人十年寒窗苦讀,有些人考到了四十多歲,也不見得能考上科舉。
可見,想考上科舉,要花上所有的時間,壓根沒有時間顧及理科的課目。
所以,把理科拿給書生秀才去學,在大明,是極不合理的做法。
朝廷決定取士的,是八股文。
讀書人壓根沒有時間,去學這些雜學。
並且,花一丟丟時間去學,也學不出成果來。
想在理科上研究出成果來,也需要花費大半輩子的功夫,甚至比文科還要多。
“臣說的理科,是研究數字的學問,同科舉一樣,也要考試。”嚴成錦道。
弘治皇帝和李東陽等人的眼睛亮起來。
“隻不過,是設在良鄉船廠和工坊的坊間考試,臣在船廠,設置了一個職務,叫工程師,隻要通過理科的考試,當了工程師,一個月能拿三兩銀子,多則五十甚至上百兩。”
嘶~
六部大臣倒吸一口涼氣。
一個月上百兩的工錢?
這是他們一年的俸銀啊!
弘治皇帝有種做夢般的感覺,一個月花上百兩,雇一個工人,值不值?
三十兩,能在京城買一畝上好的良田。
四兩銀子,就能買一頭豬。
二兩銀子,能買一頭五十斤的羊。
一個月收入一百兩,天天大魚大肉啊!
“你這理科考試,可有考試的戶類規定?”劉健都心動了。
“沒有,不論軍戶、匠戶還是流民,皆能學習理科,成為工程師,考試自然也極其嚴厲。”
大明的科舉,還算公平。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早上還是農民,晚上就有可能當官了。
寒門子弟,也有出頭的機會。
但大明律規定,胥吏、娼妓、皂役他們,極其子弟,不許參加科舉。
在大明,商人的地位雖然輕賤,卻能參加科舉。
徐經就是最好的例子。
徐家是江南首屈一指的大戶。
但胥吏極其子弟,卻不能參加科舉,唐伯虎慘,慘在斷絕了子孫後代參加科舉的道路。
嚴成錦在船廠推行理科,胥吏子弟和賤民子弟這些人,本就不能參加科舉,全心投入到理科中,沒準腦子比讀書人還好使。
弘治皇帝風輕雲淡:“在良鄉推行了嗎?”
“還沒有,過幾日船廠建成,便從匠人開始。”
弘治皇帝頷首點頭,不清楚此舉何為。
並未懲罰嚴成錦羈押使節之罪。
韓斯門,也下了都察院大牢。
一日之後,牟斌將韓俊押送回來,還帶回來一堆書籍。
弘治皇帝道:“一並送到都察院,交給嚴成錦審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