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斯門又去了良鄉。
流民一臉震驚,許久不見的韓大門回來了,還穿這一身官服。
常在良鄉船廠前擺攤的劉氏,詫異地看著眼前的官老爺:“你是……韓大門?”
韓斯門微微點頭:“是,你可願意跟本官回朝鮮?”
兩抹桃紅飛上臉頰,劉氏微微低下頭,她是寡婦,要守婦道,未休之前,不得嫁入其他家門。
“去了……可還回來?”
“由你做主,不想回便不回,本官在漢城有一座極大的宅院,良田萬畝,可保你半生衣食無憂。”
畏懼周圍的目光,劉氏輕輕搖頭:“家中還有兩個幼兒,不能跟大人去朝鮮。”
“……”韓斯門。
嚴成錦在京營中挑選了兩個千戶,崔銑、陳準兩人。
“半年為期,半年之後,必定要率朝鮮軍士,攻剿建州。”
半年,足夠匠人在朝鮮開爐煉鐵,製造大量兵器了。
不怕朝鮮掌握大明的煉鐵技術。
朝鮮和建州都處於冷兵器時代,和大明不是一個世紀的。
良鄉小院,
四處無人,連何能也被遣出院子。
韓斯門躬著身子,一臉正色:“如與嚴大人所約定,半年後朝鮮出兵建州,還請大人求陛下,準許朝鮮和大明邊境貿易。”
大明的遼東和朝鮮的平安道接壤。
建州活躍在遼東和平安道一帶,時而侵擾大明,時而侵擾朝鮮,攻退建州,邊境就安定了。
“本官自會向陛下稟明。”
開放邊貿對於兩朝都有好處。
韓斯門突然老臉一紅,欲言又止:“本官還有一事,可否幫本官照拂劉氏一二,這趟來大明未帶錢銀子……”
韓大門與劉氏門當戶對。
不成想韓斯門複官後,還惦記著劉氏。
嚴成錦義不容辭答應了。
韓斯門準備舟車,五日之後返回朝鮮,這一去少則數月,多則一年,要和劉氏好好相處一番,爭取先留個種。
揣上所有的免死金牌,嚴成錦進宮了。
東暖閣外十分安靜,宮女和太監清掃廣場,不敢喧嘩。
“陛下獨自一人在裏頭,還是與內閣三公在裏頭?”
小太監心喜道:“內閣和六部的大人都在,嚴大人要麵聖?”
“嗯,勞煩公公稟報。”
小太監跑進去,不一會兒就出來請。
嚴成錦大步走進殿中,對著弘治皇帝微微躬身:“陛下,臣懇請恢複程敏政的官職。”
大殿中落針可聞。
大臣們被嚇得一驚一乍,都察院這個慎重的家夥,不要命了。
程敏政的舞弊案,是陛下的心疾。
當初為了弄清楚程敏政舞弊的真相,陛下還親自庭審。
李東陽微微抬頭,果然看見弘治皇帝眉頭深鎖。
“嚴卿家,程敏政因何致仕,你心裏清楚,朕若是給他複官,如何向天下書生交代?”
嚴成錦道:“陛下也知道,程敏政是被冤枉,臣請乞程敏政官複原職,讓他出使朝鮮,在朝鮮設立大明大使館。”
嗯?
弘治皇帝和李東陽等人顯然不知道,大使館是什麼玩意兒。
大使館的作用巨大。
尤其是如今朝鮮百廢待興,無力拒絕大明的任何條件。
“成均館被改成妓院,朝鮮的書生苦不堪言,若在朝鮮設立我大明的大使館,可助朝鮮重振風氣,傳播我大明的文化。”
程敏政學識淵博,可以完成文化入侵。
這是個海外的派遣官職,正好可以讓他重歸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