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自然不情願,卻不敢違抗弘治皇帝的旨意。
命兩個小太監給兩宮送去。
爆米花的香氣四溢,劉健等人早就想嚐嚐了。
“臣試試。”
“臣也試試。”
內閣和六部的反應和弘治皇帝一樣,細細品味,吃了還想吃。
嚴成錦道:“飴糖貴,若貨郎走街串巷賣爆米花,賺到銀子,玉米便如同蠶絲和棉花一樣,人人爭相種植。”
玉米的食用方式多了,就會漸漸從小眾的糧食,變成主糧。
等它變成主梁後,緊接著就是開墾荒地。
擴大大明的耕地版圖。
“朕記得,謝丕當初要去良鄉學理科,謝卿家還不許,現在看來,倒未必是一件壞事。”弘治皇帝含笑道。
也不知道是誇還罵,謝遷臉都綠了。
學理科算什麼好事?
眼看就要秋闈了,他覺得有必要去良鄉一趟,把謝丕喊回來,開一下小灶。
“延綏的軍田無人耕種,正好將玉米推廣到延綏。”劉健道。
弘治皇帝頷首點頭。
他想起嚴成錦說過,這玉米種在旱地就能活,頭一次推廣時,隻推廣了兩京十三道。
卻忘記了九邊。
九邊重鎮,良田稀少,卻有大把的荒地,若將玉米推廣到九邊,豈不是能將邊陲的軍田利用起來。
“陛下想的,恐怕還太早了些。”嚴成錦道:“九邊固然可以種玉米,但一爆發戰亂,這些地就會成為荒地,要想種植玉米,還得九邊安穩才行。”
西北的大片土地,不適合種水稻,卻適合種玉米。
要想九邊安穩不容易。
蒼蠅不舔沒有裂開的蛋。
一旦西北種滿玉米,就會把韃靼人招來。
九邊太遼闊了,韃靼人尋找到薄弱的防禦點,很快就能攻進來。
“嚴卿家說得不錯,眼下的當務之急,是安定伯收複河套。”
弘治皇帝悵然長歎一聲。
“陛下放心,有本宮的九宮戰術,嚴師傅一定能找到韃靼人。”
朱厚照說這句話,就像他整天承諾“兒臣下次再也不會了”一樣,毫無說服力。
弘治皇帝和劉健等人,聽了不僅不信,甚至有點生厭的感覺。
“臣相信殿下。”
反正相信朱厚照又不用掉腦袋,嚴成錦幹脆應了一句。
朱厚照興高采烈。
……
西北延綏,風沙滿天。
嚴恪鬆從宣府奔襲到延綏,憑借陛下的禦旨,路過寧夏時,在邊軍中調了一萬大軍。
前往與保國公彙合,執掌大將軍印。
河套的軍營大帳中。
“河套風沙不止,韃靼人蹤跡難尋,陛下竟派個翰林來接替本將的將印?”朱暉麵色冷峻。
陣前換帥,這是大忌,對他來說更是大辱。
“嚴恪鬆原本是翰林,在翰苑呆了十餘年,隻是跟著王越打了勝仗,才得了軍功。
不知道為何,賀蘭山一戰,王越把軍功都讓給了他,說起來,此人運氣真好,一路升遷。”
提督史琳心底長歎一口氣。
“他兒子嚴成錦,也得陛下的信任,此次換將,恐怕與嚴成錦有關。”
朝中情況他們不知道,但也能猜出幾分。
監軍苗逵盯著保國公,陰惻惻地道:“保國公還想抗旨不交將印不成?”
何為監軍?
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
他就是監督朝廷的旨意,能夠及時執行。
是弘治皇帝的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