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讓朝廷先富(2 / 2)

大殿中,可謂是一片死寂。

最可怕的是,當大殿裏寂靜下來的時候,你恰巧放了一個屁,卻沒有任何聲音掩護。

劉健老臉通紅:“老臣失態了。”

大臣們家中用絲綢,對絲綢價格的了解,就好比柴米油鹽一樣。

絲綢漲破了天,才六兩銀子。

五倍就是二十兩!

大臣們的思緒,很快回到嚴成錦的話上。

“熟練製成的絲綢,也不值這麼多銀子。”韓文說道。

熟練是生絲煮熟脫膠後,生成的熟絲。

曬幹後,再用光滑的大蚌殼用力將它全麵刮一遍,直到發出光澤。

每十斤生絲,煮成熟練後,會變為七斤左右。

所以,比一般的絲綢要更名貴。

張鶴齡怒斥道:“你別打岔,讓嚴成錦說完,我們兄弟二人想聽。”

張延齡喜滋滋地點點頭,立起耳朵,等嚴成錦繼續說下去。

李東陽隱隱有些好奇,此子不會無的放矢。

說五倍,必定還要在五倍以上。

弘治皇帝意味不明地道:“嚴卿家說說看。”

“開陸上絲綢之路的關口,讓商賈走出大明,到西域諸國通商,絲價必定上漲,臣估計會五倍以上。”嚴成錦說道。

馬文升臉色凝固,驚呼:“如此一來,豈不是開了海禁!”

洪武年間,朱元璋為了防止海盜侵擾,便下令實施海禁。

鄭和下西洋時,雖然帶著船隊到西方諸國,卻依舊不許私人下海貿易。

海禁不僅是海邊,還有陸上。

慎重起見,嚴成錦決定先打開路上絲綢之路。

朝中大臣大多來自江南一帶,雖然偷偷犯海禁,卻對西北沒有興趣。

從江南到西北,路途遙遠,極容易遇上匪盜。

且雇傭車馬,花費的成本極高。

西北的茶馬易市,從唐朝開始,宋朝興盛,元朝中斷,明朝開始衰敗。

越來越少人向西邊走商。

嚴成錦正是分析了這些,才敢直言道:“還是有許多不同,且如此一來,對西北的商稅有極大的好處。

敢問韓大人,西北諸府收上來的秋糧幾何?”

韓文道:“西北荒涼,加起來自然不足江南的一府之數。”

嚴成錦說道:“若商賈開始運貨往西北走,途經鈔關,就要交稅銀。

良鄉除了絲綢,還有許多新奇的貨物,可以運到西域。

西域諸國再相互通商,大明的西北,便可漸漸繁盛起來。”

朝廷大富,百姓才能小富。

大臣們議論聲頗高,畢竟涉及到海禁。

言官們都知道此子的脾氣,眼下看似開西北的海禁。

說不定,哪一天把東南的海禁也折騰開了。

這口子不能開。

先是翰苑幾個言官跪下,隨後,便是六部的郎中和主簿,紛紛跪倒。

“開海有違祖製,還請陛下三思啊!”

“嚴成錦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子,懂什麼,當初大明不堪盜匪侵擾,才閉絕了經貿的路。

如今再開,豈不是舍本逐末。”

張家兄弟也跪在人群中,罕見地參與了廷議。

有些老演員,甚至微微啜泣起來。

劉健頷首點頭,道:“臣以為,絲路不能開,西域諸國戰亂不斷,如何通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