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伺候筆墨的小太監,早就困得不行了,連趁機勸道:“殿下,就寢吧,天都要亮了……”
“本宮收了老高銀子,豈能言而無信,今後還如何賺老高的銀子!”
但,朱厚照真是困得不行了。
他靈機一動:“給本宮拿些核桃來。”
片刻,小太監將捶碎的核桃,端了過來。
朱厚照站起身:“倒在本宮的禦椅上。”
“???”小太監臉上寫著大大的懵字。
將碎核桃鋪滿禦座,他還覺得不夠,專挑尖的放在中間。
朱厚照一屁鼓坐上去,疼得齜牙咧嘴,但卻精神百倍。
大清早。
嚴成錦和鄭乾,還有王越各抱著一摞大明會典,等著上朝。
期待重修大明會典的百官們,都看過來。
正在這時,一個東宮小太監抱著會典來:“嚴大人,殿下讓您一會兒去東宮,付銀子。”
這廝還惦記著招兵買馬,出征韃靼。
真是個講信用的好孩子。
“本官知道了。”
金鍾響起,百官排隊進入奉天殿。
弘治皇帝看向都察院的方向:“嚴成錦,將大明會典拿給朕看看。”
蕭敬已走下來取,呈遞到弘治皇帝麵前。
百官竊竊私語,注視著弘治皇帝的麵色,卻發現弘治皇帝的麵色變得古怪起來。
“朕怎麼不記得,朝廷有在建州設立李滿住衛,這是誰修撰的?”
嚴成錦微微躬身:“回稟陛下,是太子。”
弘治皇帝嘴角猛然抽了抽,舉著會典,老臉竟有幾分尷尬。
太子真修了,太子修的會典能看嗎?
毀了,毀了啊!
百官麵色變得極為精彩。
此時,馬文升站出來一步:“陛下,前朝時,卻有在遼東設立李滿莊衛,乃建州三衛之一。
隻是許久不曾通貢,陛下忘了。”
“竟還真有啊?太子不錯,朕忘了他還記得。”弘治皇帝哈哈大笑。
蕭敬又呈上幾本增補過的會典。
增加了海南布政使司和天文風俗部分。
光看目錄,弘治皇帝未曾看過全冊,也能看出來,增補之後,比之前齊全了許多。
“陛下,可否讓臣等看看。”
劉健和李東陽等人湊在一起,翻閱了幾章。
此子並未修改原書,而是增補了一部分。
當真是齊全了一些。
嚴成錦見機會來了,遞交一本冊子,道:“陛下,這是此次修撰大明會典的名單。”
弘治皇帝把名冊打開,嚴恪鬆和程敏政等人的名字,映入眼中。
他瞪大眼睛。
你爹遠在延綏,程敏政在朝鮮,哪裏修撰了,這是欺君!
弘治皇帝沉下臉:“朕倒要聽聽,你爹如何編修大明會典?”
“臣未去過三邊,所著所聞皆來源於家父。
故而,真正論起來,著書的人應當是家父才對。
臣不過是代筆。”
嚴成錦如是說道。
就如同寫論文要掛個指導老師,這樣說並無問題。
弘治皇帝竟然無法反駁,百官也不知該如何辯駁。
內閣三人倒是不介意讓此二人留名。
“內閣三位師傅編修會典有功,各賜蟒袍一件,其餘編撰之人,升米俸十石。
讓史官,將諸公載入史冊中。”
嚴成錦心中鬆了一口氣,這樣一來,遠在邊陲的老爹,也可以載入修撰的史冊了。
李東陽心中暗喜,我兒兆番因禍得福。
弘治皇帝看向兵部,擔憂道:“大同可有疏奏傳回?”
“回稟陛下,還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