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恭敬地道:“寧王想見老高兄,何須下官引薦?”
“這、此人似乎有些謹慎,若你帶本王見他,他心中便不會有芥蒂了。”朱宸濠心想,有王守仁這層關係,更容易將嚴成錦拉入賬下。
起兵創業,需要足智多謀的良臣,他主動拜訪,禮賢下士又如何?
王守仁卻陷入沉思。
寧王打探老高兄的府邸不難,登門拜訪,若是老高兄欣然應允,寧王不會來找他。
如今,寧王受藩王大計考核,卻還來尋他。
定是他已尋過老高兄,知老高兄不會相見。
“本官幫王爺問一問,不過,老高兄不好客,王爺勿心存期望。”
王守仁來到良鄉的衙門旁的小院,嚴成錦躲避百官的追問,告假了幾日。
“老高兄,寧王想見你。”
嚴成錦並不意外,早就聽錦衣衛說,寧王的管家來打探他消息,問路問到嚴府門前的小巷來了。
“不見。”
王守仁微微拱手作揖,回去通報。
……
十月上旬,初晨雪虐風饕。
準備要入冬了,冷得大臣們直不起腰來,抱著熱水囊坐在值房裏。
藩王大計已經持續了一個月。
“今日,百官怕是又要彈劾了。”劉健望著窗外的天氣道。
往年入冬,京城的前門大街和成賢大街上,要凍死好些個流民。
如今流民被安置在良鄉,看不到罷了,卻也能想象良鄉啼饑號寒的景象。
“嗯,天愈寒了,再這般下去,恐會有人凍死,該讓藩王回京了。”李東陽道。
三人拿上芴板,來到左掖門準備上朝。
大雪天出門路滑,且定會有官員擔憂藩王們的安慰,嚴成錦本想告假一日。
可,弘治皇帝不許……
還特意派人叮囑他,今日要上朝。
“今日何事要奏,吏部先來吧,朕聽著。”
馬文升持著芴牌,站出來一步:“三年又到,百官的年間大計,要開始準備了。”
上一回是弘治十二年,如今是弘治十五年,年關將近,正好決定百官的致仕和升遷。
六部和都察院的大臣聞言,精神抖擻,該搞業績了啊。
“陛下,天寒了,南京禮部部傳來了彈章,懇請陛下,將藩王放回封地。”
“南京工部也如此。”
“戶部亦然。”
自從召藩王入京以來,弘治皇帝就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他也想將藩王放回去,卻總忍不住期待藩王們幡然醒悟,節儉愛民。
“嚴卿家,藩王大計可以結束了嗎?”
嚴成錦低頭翻找袖口裏的考核冊,藏的彈章太多,一時半會兒,找不出來。
“上等評定之人,已誕生,幾位藩王已有起色,陛下真的要召回?”
弘治皇帝昂首望去,隻見嚴成錦手中捧著一本冊子,他隱隱有些激動。
李東陽和劉健轉過身來,看向都察院。
百官麵露狐疑之色,難不成王守仁說的事上煉,真有成效?
“得上等評定之人,是誰?”劉健急切地問。
“是太子!”
嘩~
百官一片騷動,太子曆來暴虐紈絝,你這評定是假的吧?
“怎可能是太子?應當是寧王和益王才對!”謝遷不解。
“陛下可以問錦衣衛與暗探。”嚴成錦繼續道:“對了,還請陛下下旨,召回太子。”
果然,朱厚照是沒人關心的。
……
良鄉,
朱厚照正在街尾鬥公雞,能賺銀子的點子太多,他實在有點賺不過來。
“威武大將軍!啄死它!”
牟斌快在良鄉撐不下去了,每日每夜想著回京城,可太子殿下卻玩得不亦樂乎。
密探來稟報:“大人,陛下有令,可以讓殿下回宮了。”
牟斌鼻子微微一酸,苦日子終於到頭了,忙是上前去拽著手舞足蹈的朱厚照,小聲勸道:“殿下,可以回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