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登門李府(1 / 2)

自下旨命劉江北上討伐,才過八日,就傳來兵敗的消息。

八百裏加急的軍報,弘治皇帝看完後愕然大驚。

“韃靼人故意露出頹勢,再率騎兵衝擊,攻占了遼東城,劉江率部潰逃了。”

大殿中一片嘩然。

嚴成錦眸中微動,與王越預料相同,劉江為大同的總兵,守城經驗豐富。

但遼東沒有城牆防衛,無城作戰,變得不堪一擊。

大明許多將領皆如此,離開城牆,容易兵敗。

故韃靼人總喜歡誘引明軍出城,在明中期的史料,出現許多堅壁清野。

韃靼有一種盛名於後世的戰術。

在交戰後,故意露出頹勢,引得明軍追擊,他們往回逃出十幾裏,重新換上精力充沛的馬匹,回頭衝鋒。

大明戰馬疲憊不堪,騎兵被他們斬於馬下。

所以,韃靼人作戰,常會一人帶幾匹馬。

“王越呢?”

“王大人告假了。”

弘治皇帝抿著嘴唇,隱隱有些生氣,大殿沉寂下來。

劉健沉吟道:“今日,王越遞給內閣一封自劾疏奏,王越真想致仕了。”

嚴成錦抬頭,老王為了致仕,自己彈劾自己,引咎辭職?

“朕不許,王卿家令韃靼人聞風喪膽,致仕豈不可惜?”弘治皇帝惋惜地道。

李東陽幾人無奈點頭。

嚴成錦沉思,想在京城建一座將院。

王越已經七旬,朝中有名的名將,秦紘與王越同歲,陳壽六旬,而年輕的將才,無一人可當大任,大明九邊勢必會漸漸衰退。

明中文盛武衰,並非沒有人才,而是因製度。

雖然有武舉,卻沒有培養武將的學府,武將由文臣轉變而來,而文臣又是自行看兵書,沒有實戰經驗。

王越已年邁,難免不會被韃靼斬於馬下,大明士氣會更加衰敗。

不能出征,不如將畢生所學武略,傳給世人。

隻是,在大明建立書院容易,而建立講授兵法的軍院,卻極難。

就如同朝廷不許坊間招兵買馬,禁止交易戰用物資,傳授領兵打仗,人人皆可為將,皆可造反。

百官沉寂的時,都察院的聲音響起:“陛下,兵無常勝,不如就讓王越致仕,是時候讓王守仁北上了。”

弘治皇帝和李東陽幾人微微一愣。

竟忘記了這個呆滯的書生?

王守仁率領琉球士卒打敗薩摩,但諸公不知道詳細的戰報,故對王守仁不了解。

況且,在他們眼中,薩摩那樣的小國,遠不如韃靼可怕。

打贏了,也沒有什麼可以稱讚的。

“王守仁為刑部官員,這不好吧?”熊繍板著臉問。

這個家夥又舉薦王守仁了。

秦紘動了愛才之心:“陛下,不如將王守仁調至兵部?”

這樣一來,派王守仁出征就名正言順了。

弘治皇帝沉眉,王守仁雖與韃靼人沒有交戰過,卻也算是為數不多打過仗的文官。

將王守仁調至兵部合適,也算師出有名。

“傳朕的旨意,調王守仁為兵部郎中,出征遼東。”

王府,

王守仁接到聖旨時,並不奇怪,每逢戰事,老高兄必定會舉薦他。

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是他成為聖人的必經之路。

一旁的王華嚎啕大哭,調到兵部了啊。

今後出征,就征就是常事了,嚴成錦那個狗官,分明答應他不再舉薦我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