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代以來,主考官從內閣和詹事府中挑選,其次是六部。
都察院隻作為監察和封卷的佐官,不直接參與出題。
楊廷和著急地道:“陛下,嚴成錦雖是狀元出身,可學可終究比不上六部的諸公,臣以為,梁公、屠公、魏公都比嚴成錦合適。”
梁儲是狀元出身,學可不必質疑。
屠勳和魏勳分別為刑部的左右侍郎,學識高卓,常擔任經筵的講官。
“臣也以為,嚴成錦不能勝任,此子年紀,與今科考生無異,如何服眾?”
“王大人所言甚是,臣附議!”
百官們仿佛是串通好了一般,紛紛持著芴牌躬身。
他們有族氏子弟和門生,參加科舉。
讓此子出題,說不定比程敏政還妖,就怕沒幾個人能考過。
楊廷和尤其緊張,嚴成錦是睚眥必報的人,楊慎今年參加科舉,若在科舉中稍有為難,就有可能考不上解元。
三元中第,是他寄托於楊慎的期望。
嚴成錦頭一回讚成百官的看法:“楊大人所言不錯,臣資曆尚淺,學識淺薄,不能擔任今科考官。”
當考官,要在貢院裏呆上三天,熬死個人。
監考是不可能監考的,對於這屆考生,並不感興趣。
李東陽錯愕地回過頭,此子果然又推諉,讓別人代勞,天底下除了吃飯,就沒有能讓此子幹的事。
讓都察院也參與到科舉中來,成為定例的話,權勢又增大了啊。
劉健躬身:“臣以為,楊詹士所言在理,還請陛下再選一人,朝中人才濟濟,何患無人。”
百官們眼巴巴地望著弘治皇帝。
連劉大人都出聲了,陛下該改了吧。
弘治皇帝抬起手,將聲音壓下來:“不必說了,朕意已決,就由嚴卿家擔任,嚴成錦!還不快領旨。”
他經過深思熟慮,才讓嚴成錦擔任考官。
此子舉薦的人,皆在朝中功勳赫赫,諸如王守仁、宋景、謝丕和李兆番。
科舉本就是為了選拔良才,故而,他今年想換嚴成錦試試。
被迫營業……嚴成錦思索片刻:“臣遵旨!”
從大殿出來,一個小太監急忙來稟報,殿下請嚴大人去一趟,應該是測驗嚴嵩有結果了。
朱厚照早已等在禦階下,樂不可支:“老高,你猜他要了沒?”
“殿下不妨直言,臣猜不到。”
“他說要鏟除像你這樣的狗官,還有楊師傅,奏本還在本宮這兒。”
嚴成錦陷入沉思,如此說來,便是真的了。
良鄉,流民草棚。
嚴嵩坐起身來,嘴裏啃著討來的吃食。
自從小朱秀才來後,周圍一切似乎變了,流民換了一批,有時還給他送吃的。
他決定,去良鄉藏書閣看看,沒準張賢狗官氣消了也說不定。
站在藏書閣門前,再沒人再阻攔他,輕而易舉就踏入正堂。
令他奇怪的是,考生們宛如瘋了一般,掩麵而泣,與墳頭哭喪毫無區別。
甚至有的書生像見了鬼,瞪大著雙眼。
離開藏書閣數十日,意識到發生了大事:“這位兄台,發生了何事?可否告知在下?”
“今科秋闈的主考官,是都禦史嚴成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