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時辰後,嚴成錦和韓文一起來奉天殿,餘光打量一圈,看來陛下和諸公昨夜都沒睡啊。
正要躬身行禮,弘治皇帝卻擺擺手道:“不必了,五百兩白銀的去處,查出來了?”
“回稟陛下,查出來了,臣有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不知道陛下和諸公先聽哪個?”嚴成錦說道。
弘治皇帝習慣先苦後甜,不假思索地道:“先說壞消息吧。”
“壞消息是,這五百萬兩銀子追不回來了。”
大殿中一陣騷動,百官麵色各異,這可不是小數目啊。
弘治皇帝心中一陣肉痛,他存了九年的內帑,也沒這麼多銀子。
“為何追不回來?”
嚴成錦仔細想了想,道:“這就要說到好消息了,五百萬兩銀子,非人所盜取,臣請乞陛下,開設海外鈔關!”
韓文深以為然:“臣附議!”
弘治皇帝麵色顫抖,現在是廷議開海禁的時候嗎?朕在廷議這五百萬兩,上哪兒去了。
劉健幾人的想法,與弘治皇帝相同,那可是九邊三年的口糧。
弘治皇帝正色道:“先說歲末結餘,朕還不知道,這五百萬兩,是怎麼丟的?”
嚴成錦看向韓文,此事由韓文來說最合適。
韓文道:“江南是產絲綢和瓷器的重鎮,弗朗機人以高價收購,而這些商品,可由鬆江府直接出海,不經過鈔關和塌房。
廣州府的茶業也是同理,由廣州直接出海。”
弘治皇帝宛如醍醐灌頂,頓時明白了。
貨物不經過鈔關和塌房,哪裏來的稅收。
此事看似簡單,嚴成錦有後世的經曆才明白,李東陽等人多為文人,或許徹底調查才能清楚。
所以,反應沒有他快。
戶部給事中劉鴻襄道:“那就不要開海禁,臣諫言,將海禁關了。”
“不可,增設海外鈔關,才是良策!”韓文道。
百官想不到,韓文竟會同嚴成錦一起諫言。
就算增設海外鈔關,那隻是一道關,能與朝廷重重鈔關相比嗎?
弘治皇帝卻想聽聽韓文的想法:“韓卿家仔細說說。”
“若關閉海禁,大運河就無法修了,再者,增設海外鈔關,不僅可以對向外的貨物收稅,也可以向弗朗機人帶來的貨物收稅。”韓文道。
百官低頭沉思,弗朗機人最有銀子了。
嚴成錦補充道:“海外鈔關,雖然隻有一重,卻可以征收高於內關十倍的稅賦。
而且,朝廷通過調整海關的關稅,來控製向外的出貨量。
以絲綢為例,若海關稅調整至二十倍,絲綢向外貿易,就會減少。
若降低到五倍,絲綢向外貿易,就會增多。”
道理很簡單,弘治皇帝和百官都聽懂了。
“要設立多少鈔關?”
嚴成錦命人送上鈔關的輿圖:“臣粗略數了一下,至少需五十個。”
五十個鈔關,相當於五十個衙門。
這要配額多少人,弘治皇帝和韓文的第一反應相同。
可眼下隻能設立鈔關,不然白銀白白外流。
韓文眼巴巴地望著弘治皇帝,隻有內帑還有銀子。
弘治皇帝明白他的意思:“若設立鈔關,隸屬那個衙門管轄?”
嚴成錦躬身:“臣有一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弘治皇帝直言:“不必說了,朕知道你想說什麼。”
不僅弘治皇帝知道,李東陽等人也知道,你不就想說由你來管轄嗎?
都察院執掌刑法,再執掌稅賦。
就形同戶部和刑部加於一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