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邸報清晰了十倍!
李東陽不禁抬頭:“這是?”
嚴成錦平靜道:“報紙,亦稱新聞。”
如今的技術,還無法製造出相機,隻能用畫師的彩畫來描繪。
皇帝和百官,可以通過報紙來知曉各地民生,消減信息差。
士紳也能憑報紙,窺探各地的商機,促進大明經濟發展。
在上一世,在網絡沒發達前,百姓最愛看的,就是報紙。
“請三公將中書舍,拆於禦史衙門,繪製各地新聞,傳回京城,也流通坊間。”
中書舍的人,能寫能畫,正好當新聞記者。
留在在宮中,浪費皇糧。
“新聞業,可令大明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陛下和諸公閑暇時,可以看看新聞。”
李東陽冷靜下來:“中書舍人,為諸公恩蔭子弟,他們豈願離開京城?”
改製就算了,可動到諸公兒子的頭上。
諸公能同意?
劉健點頭,中書舍有許多重臣的子弟,謀一份生計。
“下官告辭。”
嚴成錦轉身走了,這等得罪諸公的事,劉健三人決定幹不幹。
不幹,陛下就會南巡,如何定奪,與他無關。
大清晨,上朝。
弘治皇帝雖然來上朝,但麵上依舊有些不悅。
諸公如同弘治皇帝置氣般,麵色凝重,一愁不展。
“南巡之事,籌備得如何了?”
劉健和李東陽回過頭,看了嚴成錦一眼,發現此子沒打算開口。
“老臣有話要說!”劉健沉聲。
李東陽和謝遷也一同站出來。
弘治皇帝看見劉健從袖口掏出一物,疑惑:“這是?”
“此物,可在千裏之外,知曉各地詳實府事,與疏奏和邸報不同。”
弘治皇帝隻是看了一眼,卻震驚住了。
各地傳回疏奏,隻有文字描述,很難知曉是什麼樣的景象。
眼前,一副彩繪配上文字,活靈活現,在腦中浮現景象。
看一眼,就知道是京城,有高聳的城牆,還有駐守的禁衛,熟悉…
“這是?”
將弘治皇帝一副沉迷的樣子,百官好奇又疑惑地看過去。
蕭敬將呈下來時,偷偷瞄了一眼,這比廠衛彙報還清楚。
諸公看完後,皆露出駭然之色。
頓時,喜愛上了此物。
雲南距離京城萬裏,民生疾苦,到底有多疾苦,想象不到,可要是有新聞,就一清二楚了。
王鏊動心道:“劉公,此物究竟是?”
“是報紙,陛下不南巡,也能通過報紙,知曉江南一切,”
弘治皇帝蹙眉:“此物從何而來?”
劉健知道此物比邸報好用,“嚴成錦所製,臣想請乞,將中書舍人下放至府州縣,傳各地新聞,流通於大明。”
他們處理的疏奏,正是各地傳回旱災、兵災、百姓民生和懲治貪官的消息。
換言之,要處置,就需先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有圖為作證,比單憑文字描述更詳實。
李東陽去孔廟祭祀一次,深有體會,不去山東,僅憑一封疏奏看不出來。
報紙有多重要,不言而喻。
弘治皇帝看向嚴成錦,狐疑:“嚴卿家為何不親自呈給朕?”
嚴成錦微微抬頭:“因為此物,需改製。”